圆明园历史变化描述故事-圆明园历史变化描述故事的句子 2024-10-23 13:46:57 0 0 圆明园以前的历史资料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营了近一百五十多年,最后毁于英法联军火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清王朝政治经济最鼎盛时期,又见证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说一座圆明园就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后又经雍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后来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使圆明园最后变成了遗址。 圆明园三个重要历史故事? 1 1860年圆明园遭遇了「火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 第二次是「木劫」,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圆明园里的太监勾结土匪、地痞,拆除建筑木料,砍伐大量古树,甚至把它们烧成木炭拿出去卖。 3 北洋军阀时期,圆明园遭遇了「石劫」。当时,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圆明园的石料。 圆明园记录历史变化的? 圆明园从建园到现在总体分为皇家御园时期和遗址时期:皇家御园时期从赐园到御园经历七位皇帝持政,也经历了七次大规模的建设和修整,其园林规模、山体风貌也因此发生变化。 民 国时期,1922 年北洋军阀共从长春园、绮春园强行拉走太湖 石623 车、云片石104 车,因为圆明园大多山体为“石包 山”,故此时期的“石劫”对圆明园造成了巨大的毁坏。 从建 国到现在是圆明园的遗址时期,建国早期圆明园山体破碎不堪,经过1988 年及2008 年两次大的修复工作后,已有大部分土山山体得到了恢复,但石山却破坏严重。 因圆明园的建设完成于1860 年以前,之后便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本文着重研究皇家御园时期圆明园山体的历史变迁和特色。 圆明园的历史兴衰?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规模巨大,虽然园中三分之二都是人工湖,但建筑面积却与紫禁城几乎相等,有很多地方的地面都是用汉白玉铺造。整体园林建筑不仅耗费大量珍贵物料,而且集中国千年园林造诣的大成并且杂糅大量西方建筑精华,"万园之园",并非浪得虚名 而圆明园的珍贵之处在于,园中所珍藏的难以估计的奇珍异宝,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魏晋唐宋的文人字画真迹、秘府典籍、古玩珍奇,中华千百年来的文化珍宝精髓,大量集中在这里,至于其他的金银珠宝更是数之不尽。 如今,我们提起圆明园,脑海中浮现出的大概就是那一组西洋楼的废墟了。寒烟衰草,断瓦残垣,静静地躺在夕阳下,度过了一百多年了无生趣的时光。 它像一处被废弃的祭坛,在沉默中祭奠着往日天朝上国的无限荣光。就是这一堆残石,曾被称作"中国的凡尔赛宫",是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的典范。而在两百年前,它也只占了"万园之园"总面积的1.5%,仅是一处偶供游乐的场所。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