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字谜历史故事-有趣字谜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灯笼的谜语历史故事?

有一次,徐文长在杭州游玩,正好赶上元宵节,西湖岸边都挂满了写着灯谜的灯笼。有个人站在一盏灯笼前说:“我的这个灯谜从来没人猜对过,有猜对的,奖励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钱,关于明朝一两银子值现在的多少钱,众说纷纭,有说200元的,有说600元的,还有说两三千的,咱取一个平均数吧,1000元,那么,一百两银子就是现在的10万块钱,确实不少了。


徐文长正好缺钱,就凑过去看看。这是一副灯谜对联,上联是: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要求打一件生活中必用的物品,而且要对的下联,也是一个生活必用品的谜语,一般人确实很难对。


但徐文长是一般人吗?当然不是,在他看来,这只是小菜一碟。


徐文长要来笔,在灯笼上写出了下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下联一出,围观的人都议论纷纷,但还是没有人猜出来是什么谜底,只好向徐文长请教。


徐文长也很痛快,说:“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

历史上出字谜的名人?

出题者:蔡邕

“黄绢幼妇 ,外孙齑 臼”这8个字被认为是最早的字谜,在《韵鹤轩笔谈》中说

“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

现在谜语中的曹娥格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因为这八个字是写在碑的背面,因此曹娥格也被称作碑阴格。

那么这个谜语是谁出的呢?据记载这8个字是蔡邕所提。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擅长书法,精通音律,阴阳谶纬术数以及天文历法他都有涉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因董卓被诛受牵连,下狱而死,享年六十岁。

根据清西吴悔堂老人《越中杂识》记载,曹娥碑立好之后,蔡邕曾在深夜到来,用手抚摸着碑上的字读完了碑文,读完之后非常感慨,就在碑的背面提上了“黄绢幼妇 ,外孙齑 臼”8个字,这就是曹操和杨修开头猜的谜语的由来。蔡邕的碑文和书法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里曾用很大的篇幅来评价蔡邕。

曹娥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女,蔡邕自己也是个大孝子。根据《后汉书》记载蔡邕的母亲多年卧病在床,蔡邕在旁伺候,如果不是冬季夏季这样的季节变换,蔡邕连衣襟都没解开过,连续七十多天没有躺下睡过觉。

母亲去世之后,他在墓旁搭了一个草庐居住,进出都非常遵守礼法。他居住的草庐附近,经常有温顺的兔子出现,还有连理枝这样的奇观显现,附近的人都纷纷赶来看这位孝子。蔡邕还有个女儿就是著名的蔡文姬。

字谜历史资料?

字谜,作为一种通过文字形式达到隐晦目的的智力游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魏时期。据刘勰《文心雕龙·隐篇》记载,谜语产生于魏代,因为那时的君子们喜欢用嘲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观点,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谜语 。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已经广泛流行,许多文人名士都爱好字谜,将其视为一种雅乐。这个时期的制谜技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离合文字偏旁的方法,还融入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多种方法,对后世的字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都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 。

明清时期,字谜进一步普及,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著作。谜语就这样成为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字谜的由来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历史过程,它反映了人类文化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