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的历史故事,革命中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21 16:32:11 0 0 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故事50字 1928年的一天,周介甫和赤卫队长邝金山带领几十个赤卫队员到山下去打土豪。正在审问土豪之时,突然被一百多个挨户团团兵把赤卫队包围了。当时赤卫队员的武器是极其落后的,根本无法与挨户团的武器装备相抗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由队长邝金山带大队先走,周介甫带小队断后,掩护大队往深山撤退。 在成功完成掩护任务的返回过程中,周介甫这一支小队几次与敌人相遇,激战中,有的战士被俘、有的战士被杀,最后只剩下了周介甫一人,他利用树木与草丛的掩护,与敌人周旋,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周介甫一路退却着,最后退到了一处无法再退的悬崖绝壁处。前有追兵,后无逃路,而且子弹也已打光,只有一把大刀,周介甫咬紧牙关,搬起身边的石头向敌人砸去,当即砸死了好几个敌军。石头扔完了,敌人像马蜂一样地包围上来,周介甫又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左劈右砍,后面的敌人被他的勇猛给震慑住了,不敢上前。这时,敌人把人员分成多个小队,四面包围他,与他前后来回拼刺,就是想把他拖得筋疲力尽之后再捉活的。周介甫虽也看出了他们的意图,但又不得不招架,一时间杀得性起……然而,因体力消耗太大,他的刀越来越慢,越来越无力了,最后大刀一下子被敌人击落在地上。敌人奸笑着围了上来。眼看着就有被活捉的危险,但周介甫毫不畏惧,他大义凛然地说,告诉你们,想活捉我,没门,说完他转过去纵身跳下悬崖。敌人被他这种宁死不屈的气魄给吓倒了,只好对着悬崖下面胡乱地放了几枪,就垂头丧气地走了,然而,周介甫跳下悬崖后,被崖壁上的树枝挡了好几次,最后掉在崖底软软的沙滩上,他并未摔死,只是昏死过去了,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山民发现而获救。从此,周介甫跳崖不死的英雄事迹迅速在当地传开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志士的革命的英雄主义,就是在斗争中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已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武器,必须不断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梅州学宫的历史红色故事 高举革命旗帜 红四军挺进梅州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穿过熙熙攘攘的梅城江北老街,更能感受其中的梅州历史记忆。作为梅州文脉的见证,梅州学宫始建于北宋年间,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蔚为大观。 距离梅州学宫不远处的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里,江文秀翻阅着史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所翻阅的史料篇章题为《红四军挺进梅州》,那是一段发生在1929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梅州学宫。 “红四军挺进梅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当时扩大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贯彻,对当时广东东江地区、特别是粤东梅州地区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江文秀介绍说,1929年1月,由于革命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红军第四军(亦称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相继向赣南、闽西和粤东北梅州地区进军,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而这一举措,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迎接红四军入粤,东江、梅州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应工作,从组织、军事、政治、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整部署,足以证明对红四军入粤的重视与欢迎。 时至今日,仍能在江北老街看见些许当年的革命标语印记。对于居住在梅城的老一辈,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段历史。“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经常讲起红四军攻占梅城的革命故事。”时常到梅州学宫散步的李叔如是说。 红四军进军梅州,并不是长驱直入,亦不是大部队统一进军的。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3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当天,前锋一纵队在林彪率领下抵达梅县松源,在五里桥附近与敌军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敌军一触即溃。20日,朱德率2000多人从石下坝到松源。21日至22日,二纵队也集结在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 10月24日晨,红四军抵达蕉岭县城。“红四军从松源出发时制定的计划,是打下蕉岭后经平远进入兴宁、五华,然后到达东江赤色区域。”江文秀翻阅着史料介绍,在蕉岭当天,红四军即侦探得知梅城没有正规部队,只有本县警卫队守城,于是临时改变原计划,转而进攻梅城。 10月25日晨,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分两路从蕉岭出发向梅城挺进。下午,红四军大部队挺进梅县石扇、杨文,4时左右进抵大浪口。随即直捣北门祖庙,抢占了金山顶,控制全城。驻守梅城的敌军,听到红四军进城后不击而溃,逃离梅城。 傍晚,红四军已全部进入梅城,攻占粤东重镇——梅城。当即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颁布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 10月25日晚,朱德召集梅县党团负责人会议,指示4项任务。26日晨,梅县县委书记廖白(祝华)偕副书记黄耀寰(日彬)、干部陈任之与赤卫队二三十人,以及东江革命委员会机关进驻梅城孔庙明伦堂。 “红军进城后,立即张贴布告,维持城市秩序,并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江文秀说,由于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得好,梅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运城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一、运城市唯一的开国上将董其武:山西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1年9月,董其武率部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1980年,董其武将军入党,1981当选为政协副主席。 二、运城市唯一的开国中将常乾坤:山西运城市垣曲县王茅镇下毫村人,他毕业于黄埔三期,非常厉害,是我国空军的创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常乾坤将军非常特殊,既没有参加过南昌起义,也没有参加过秋收起义和万里长征。土地革命时期,根本就不在国内。他在哪里呢?苏联。从黄埔军校毕业,常乾坤就被派往苏联留学了,他学的空军。这一去就是12年。 1938年常乾坤才回到祖国,先在新疆,后回延安。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他克服重重困难,为我国培养了一些航空人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常乾坤被派往东北,组建航空学校。1949年,新中国的空军正式成立,司令员是谁呀?这个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原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而常乾坤被任命位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 1955年大授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副司令员刘震都是开国上将,还有三位空军副司令员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其中就有常乾坤。当时的三位空军副司令员中,王秉璋和徐深吉都是战功赫赫的著名战将。只有常乾坤基本没有上过战场。 三、王兰麟少将,山西省解县(今运城)人,1936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四、车敏瞧少将,运城垣曲人,1936年参加革命,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政委、党委书记,次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五、牛明智少将,运城芮城人,1937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任装甲兵副政委。 六、李文一少将,原名李公选,山西省万荣县人,1937年参军,1964年年晋升为少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 七、杨文安少将,原名杨辂。山西省芮城县人,他是山西唯一的杨姓开国将军,1939年参加山西新军,1961年晋升为少将。 八、谷景生少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罗村人。一二九运动总指挥彭涛是江西老徐邻村老乡,他是谷景生将军的战友。1951年,谷景生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政委,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开展群众立功运动,取得大捷,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 江西老徐的老乡彭涛曾任第二野战军纵队政委、中共皖西区委书记、中原野战军皖西军区(后改编为5兵团11军)政委的彭涛1950年调地方,任化工部部长,没有参与军衔评定。以他的资历,具备授予中将的条件,因为中原军区下辖的七个军区的司令多是中将以上军衔,比如桐柏军区司令王宏坤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刘志坚被授予中将军衔。 九、张世珍少将,别名张卓吾,山西闻喜人,原名张卓吾,以字行,1932年3月任第73师(师长傅作义)连长,1949年随董其武在绥远归绥率部起义,任第37军(辖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军长。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