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古代历史故事视频_燕赵古代历史故事视频播放 2024-10-21 17:07:48 0 0 河北省历史故事? 河北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下为您介绍几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1. 荆轲刺秦: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游历到燕国。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嬴政。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描写荆轲临行前的悲壮情景。 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让士兵们改穿胡人的服装,学习骑马射箭。这一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 3.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忠义的象征。 4. 背水一战: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率领汉军攻打赵国。他让士兵背水列阵,没有退路,结果汉军将士奋勇作战,大破赵军。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色,廉颇起初不服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后来蔺相如的大度让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成为刎颈之交。 这些只是河北省众多历史故事中的一部分,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故事等待您去了解。 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的灵异故事? 记得有位老人说河北清东陵以前有守卫军把守,从来没有人敢接近,后来过了几十年,人们慢慢开始对东陵和西陵产生的兴趣。把文物专家请来挖掘,挖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挖到东西。 河北的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 “卧牛城”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个瀚海的岛国;岛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三山之上,松柏蔽日,古木参天,苍滕翠蔓,萦络摇曳。后来,不知道到了那个朝代,这里忽然被兵家看重,于是,他们就从四邻八乡,抓夫拉丁,劈山动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的就把这里筑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这里仍有“三山不见,四海不干”的传说)。 筑城伊始,四门城下,就分别藏置着神牛。据说,逢洪水到来,四头牛便会一起把城墙托起,水涨一指,城高一寸,水涨十尺,城高一丈,洪水总是漫不过城墙。 一年,玉皇大帝命令鼋大王水淹湖广,四川,不料,这老鼋却因年迈耳聋,没听清天尊的旨意。只见二话没说,稀里糊涂的带着虾兵蟹将,引着洪峰,一路兴风作浪,直逼广府而来。疯狂的洪流,连绵不断的浊水,席卷而下。霎那间,广府一代的田禾,人畜,村庄屋舍,就被全然吞没。奔腾咆哮的骇浪,汹涌喘急的水势,冲击着城桓,一时间,震撼四野,这时,神牛“哞哞“直叫,城头呼呼暴涨,水位越高,城头越峻。夜半时分,洪水陡然漫过半截城墙,紧急关头,有人见城头鸾铃声响作一片,原来是关帝姥爷显了圣,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匆匆登城巡视洪水来了。关公起码行至北城上,忽然望见茫茫水中,有个笸箩大小的老鼋,正在拼命摇旗呐喊,说迟那时快,只见关公扬起手中的青龙偃月大刀,远远指着那老鼋说,”好你个孽畜,叫你淹湖广,四川,谁叫你来淹俺广府四关?这广府本该出够三斗六升芝麻大官,如今淹了俺广府,那还了得。快快给你滚开。”说来也怪,那老鼋听罢,便不怠慢,立即就带着众水族,一路打着漩涡,径直朝着东北遁去,及至借马庄,摇身尾下十亩方圆大坑,骤然将水缩归东海。至此,才算结束了那场水患(据说,这便是黑龙潭大来历)。 卧牛守城的故事,年长日久,渐渐被人传到了江南。明朝以后,虽说广府城也已修改为砖墙,但是,东,西,南三方的卧牛,不幸被南蛮子盗走了。如今,人说只有北城墙下尚有一头拐牛留着。 河北省历史故事简称? 河北省简称“冀”的由来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 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到了战国时代,即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中国有一部记载上古之事的书叫《尚书》,其中有一篇地理著作叫《禹贡》,对这件事作了记载。 “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 河北省的其他别称 河北省又以“燕赵”代称,因为在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河北省境内,就主要的地理区域说,北有燕国之地,南为赵国之城,所以后世就以“燕赵”作为河北的代称。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河北作为国都的屏护,倍受重视。 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地方称为“畿辅”,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或“京畿”的美名。现在,河北省依然作为首都北京的屏护,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 与河北有关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无意中,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走起路来,姿势优雅,洒脱自如,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