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历史故事(1924年的故事)

邓稼先自强不息的故事?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杨开明的故事?

杨开明1916年上隐储高小读书,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

1925年秋,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干事。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奉命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长沙马日事变后,被派往安源组织工人纠察队,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毛泽东回湘领导秋收起义时,他参与组织安源工人武装起义,上井冈山。

1928年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多次被派往井冈山红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7月,湖南省委委任他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曾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一道错误地执行省委要求红军向湘南去的命令,对造成湘赣边界和湘南两地八月失败负有责任。9月因患病,由谭震林代理特委书记。他在随后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委员。

1929年初病愈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奉命代表井冈山前委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他撰写了数万字的书面报告,就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和红军斗争经验,以及他对有关工作的建议等十余个问题,向中央作了详尽的汇报和分析。党中央派他任湘鄂赣特派员,赴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参加中共武汉特别支部。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他参与恢复和重建武汉地区党的组织。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年底,因叛徒出卖,在汉口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回长沙。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

1930年2月22日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利奥波德励志故事?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1887年,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利奥波德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到野外活动。位于密西西比河滨的伯灵顿有着绚丽的自然风景,利奥波德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被大自然的温柔之手爱抚着。1906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当了一名林业官。1912年,利奥波德升迁为新墨西哥北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监察官。1924年,他受林业部门的调遣,又到设在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美国林业生产实验室担任负责人,他于1928年离开林业局。利奥波德把兴趣转移到了自己更为关心的野生动物研究上。有一年,他得到赞助,使他有条件在美国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州从事野生动物考察工作,并写出了《野生动物管理》。如今,利奥波德已经被公认为是野生动物管理研究的始创者。

1933年,利奥波德成为威斯康辛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他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他与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罗伯特·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宗旨是保护和扩大面临被侵害和被污染的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的自由生命。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奥波德写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书——《沙乡年鉴》,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政府对待土地和野生动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

利奥波德在文章中表述了土地的生态功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强化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利奥波德通过他智慧的语言告诉我们,土地的伦理范畴包含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以及大地上存在的一切。土地的伦理观就是让人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伦理范畴内的成员暗含平等和尊敬,把它们当成跟自己一样平等的分子。

《沙乡年鉴》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影响。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

利奥波德的聪明睿智、高瞻远瞩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他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大地伦理准则于1990年被写进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中。

1924布勒东作品?

1924年,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 ,系统地阐述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主张,标志着这个新型的文学流派进入了其成熟期。

布勒东这样概括这个流派:“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心理自动现象,人们据此用口头、笔头或其它任何办法来表达思想的真实活动”。

超现实主义不仅有其理论主张同时还成立了组织,办了刊物。布勒东和他的伙伴进一步在创作上实现他们的主张。布勒东的随笔集 《可溶解的鱼》 (1925年) 记录作者梦幻般的下意识活动,是他的“自动写作”主张的进一步实践,他的代表作 《娜嘉》将真实世界和幻梦世界,各种清醒的意识和朦胧的欲念,故事和议论、抒情,真实人名地名和虚构的人物溶为一体,可谓是他“自动写作”主张的最典型的范例。

1933年王统照发表长篇小说?

《山雨》

《山雨》是现代作家王统照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3年。

作品围绕军阀张宗昌统治下的北方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自耕农奚大有带着一家人离乡背井到城市谋生,却依然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出路的故事。作者围绕奚大有的苦难,描绘了一幅凄厉阴郁与愤怒悲壮交融着的农村经济破产景象,从而暗示了农村中必将爆发革命。

王统照(1897年2月9日—1957年11月29日),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现代作家。山东诸城人。 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