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光一历史故事-小林光一简介

围棋历史第一人?

答案:围棋历史第一人:聂卫平

聂卫平生于1952年,从小学棋,凭借着惊人的天分和对围棋的热爱,在23岁那一年,他打败了围棋老将陈祖德,取得了14连胜,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新体育》与日本棋院《围棋俱乐部》协商举办“中日擂台赛”,1984年10月在东京开幕。

正是中日围棋正面较量的时刻,比赛中,聂卫平连胜日方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大将。此前,日本棋手掌握着围棋世界的话语权,这一次胜利,一举改变了世界围棋的格局,中日围棋可以抗衡的时代来临了。

日本围棋大赛冠军奖金

日本第45期棋圣战今日结束,在新泻县南鱼沼市的古民家酒店“ryugon”,井山裕太在决赛第5局较量中,执白第152手中盘胜河野临九段,从而以总比分4-1战胜对手实现卫冕,这也是井山裕太在棋圣战中的九连冠,井山裕太超过了80、90年代小林光一在棋圣战里取得的八连冠伟业,书写了新的历史。日本的棋圣战创办于1976年,目前冠军奖金是4500万日元,大约275万人民币,而且这个赛事是年年都有,是实际上职业围棋冠军奖金最高的围棋比赛。

1988应氏杯冠军?

曹薰铉,韩国著名围棋选手。1962年9岁时入段,保持着世界上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入段记录。其1972年升为五段,1979年升为八段,1982年成为韩国第一位职业九段棋士。

在当代韩国棋界,曹薰铉拥有无可置疑的崇高地位。自1973年他首次在第14期“最高位战”中夺取冠军以来,曹薰铉已在韩国历年举办的各种大小棋战中先后夺得了130余顶桂冠!这是一项堪称全世界空前绝后的伟大纪录。

此外,曹薰铉还保持着几项足以自傲的韩国记录:1980年,他第一次包揽了当时韩国的全部9项棋战桂冠。在1982年,他又第二次成为韩国棋界的“全冠王”。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曹薰铉从1977年至今,始终保持着韩国“霸王战”的桂冠,已达16连霸,是名副其实的“曹霸王”。

曹薰铉曾于1963年东渡日本,在著名的围棋教育家濑越宪作门下学棋数年,直到1972年时他才返回韩国。曹薰铉这种明显受到了濑越及大师桥本宇太郎、吴清源影响的灵活多变的行棋风格,为先前一味偏重于攻杀的韩国棋坛注入了活力,也为韩国围棋在整体水平上赶超日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曹薰铉对韩国围棋事业的一大贡献。

曹薰铉对韩国围棋事业的另一贡献是: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学生李昌镐。这位从13岁就开始向老师手中的桂冠发起冲击的天才少年,如今已超越师父成为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接过了撑起韩国围棋大厦的历史重任。

荣誉

1970年获得日本棋道奖新人奖。

1972年回国。

1980年第一次包揽了国内全部头衔。

1982年成为韩国第一位9段棋士,紧接着又第三次包揽了国内全部头衔。从第6届围棋文化将开始,他连续六年获得最优秀棋士奖。

1988年夺得应氏杯,被韩国政府授予银冠文化勋章。

1992年获得头衔之后,创下了124次获得头衔的世界纪录。

1994年在应氏杯,东洋证券杯,递网站中取胜后,他成为席卷各项世界大赛所有桂冠的世界第一人。

1995年,达到了正式对局1000胜。

2002年,他获得了围棋文化奖“优秀棋士奖”。

罗浮山的历史?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陆贾奉使南越,说服赵佗去帝号,称臣奉贡。陆贾回朝复命后撰《南越行纪》,称“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见清四库书《唐书·经籍志》中嵇含《南方草木状》及屈大均《广东新语》)。这是罗浮山为中原人士所知之始。至于《山志》所引《神仙传》谓秦时“安期常游罗浮”,“安期授阴长生”等,为方士所言,不可信。最早开辟罗浮而有实物遗迹者为汉代朱灵芝(青精先生,祖籍大宛)。他在朱明洞建一庵(朱子庵)一坛(朱真人朝斗坛),且服食山中人至今犹存的“青精饭”。331年(晋成帝咸和六年)葛洪到罗浮山,先后在山中建了东、西、南、北4庵。葛洪及其妻针灸名医鲍姑炼丹、传道、行医。葛洪著述宏富,阐扬道教理论,为道教南宗灵宝派之祖。357年(东晋升平元年)佛教徒单道开进入罗浮山面壁。502 年(梁天监元年)天竺僧智药入罗浮山,是为印度僧人进入罗浮之始。535~545年(梁大同中),头陀僧景泰禅师结茅庵于小石楼峰下,广州刺史萧誉常与他往来,因而改建茅庵为南楼寺,这是罗浮山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道教和佛教同在罗浮山兴旺发达,这在全国名山中并不多见。博罗县委和人民政府着力营建罗浮山为宗教旅游胜地,是适宜的。

罗浮山除道、佛两教外,儒学也很发达。葛洪本人原来就是儒家。罗浮山中,在南宋时即有官立的豫章书院、静观书院(均在黄龙洞)和私人设立的张(宋卿)留(正)书院。其后有不少私人讲学读书的精舍、书堂,如郑公书堂(在幽居洞)、弼唐精舍(庞子讲堂,在黄龙洞)、甘泉精舍(一在幽居洞、一在青霞谷)、冼子读书台(在青霞谷)等。还有专祀儒学大师的四贤祠(南汉天华宫故址,祀周廉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儒学也是罗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罗浮山有瑰丽的山川胜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有道教称许的天下第七洞天朱明洞(全称朱明曜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洞。自陆贾之后,罗浮山即成为国内骚人墨客、高官名士所向往和览胜之地。其中未游罗浮而慕名赋诗的如南朝宋代阴铿(子坚)《罗浮》,同时期的谢灵运《罗浮山赋》和徐陵《奉和山池》等。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虽未至罗浮而赋诗咏罗浮,其他人如杨衡、张又新、施肩吾、李群玉、吕洞宾、曹唐、黄滔、许浑等均有言志或赠别等有关罗浮山的诗篇,见于《全唐诗》的还有奉旨往罗浮采药的司马退之《洗心》诗以及曹松、陈陶、祖无择等的诗作。唐代以后,水运逐渐发达,岭南与中原交通频繁,省内外人士来游罗浮者络绎于途,留下吟咏较著名的有宋代的陈偁、林俯、古成之、卢大年、苏轼、苏辙、祝枝山、汤显祖、杨万里、郑玠、留元崇、王胄等。元代有赵孟杰、甘虚亭。明代有王佐、孙蕡、黄哲、陈琏、李亨、李顒、张铎、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张度、习韶、刘存业、林光、经彦采、涂相、李云龙、屈大均、陈恭尹、袁崇焕等多人。清代有梁佩兰、潘耒、赵执信、王煐、徐杞、顾嗣立、王炳、张九钺、江逢辰、丘逢甲、康有为、吴道熔、潘飞声等。

民国时期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林森、抗日名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等均曾游览罗浮山。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亲到罗浮山,对罗浮山建设作具体指示,批准用20两金箔包装冲虚观的三清神像。“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广州部队请示,周总理明确指示保护好冲虚古观,使这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保存下来。此外,新中国10大元帅中的叶剑英、陈毅等7位元帅均曾游览罗浮山,为名山生色不少。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