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典故」中国典故之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勇敢在与秦国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赵王赏识,一下子被提升为上卿,名居老将廉颇之上。廉颇得知后十分不满,在各种场合贬低蔺相如,并在大庭广众之中扬言,以后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侮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就不肯再跟廉颇见面,每逢国王有事召见大臣时,他总是推脱有病,不愿出席。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出门,半路上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从对面驶来,便吩咐赶车的人掉转车头回避。蔺相如的门客见蔺相如对廉颇步步退让,很是打抱不平,责怪蔺相如不该太胆怯。

蔺相如劝门客们说:“秦王的权势远比廉将军大,而我却敢于在朝廷上当众斥责他,难道还怕廉颇吗?我只是想到,秦国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的缘故,如果我俩互相争斗,赵国就危险了。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是把国家安危放在前头,不去计较个人恩怨。”门客们听后,个个心悦诚服,更加尊敬蔺相如了。事后,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异常感动,责备自己狂妄无知,心胸窄狭。

于是他脱去上衣,背着一根带刺的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廉颇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连连向蔺相如赔礼道歉,并要求蔺相如用荆条鞭打他。蔺相如急忙扶起廉颇。从此两人和舟共济,互谅互让,亲如兄弟。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将相和”。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