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二十里历史故事-莒县二十里历史故事简介 2024-10-24 15:15:03 0 0 东汉十四州的历史? 一:东汉时期,各州、郡、县区域统属位置范围总览。 东汉及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共十四州域。 即:司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 1、司州(今洛阳市东、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其下五郡: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 1、1:河南尹。 现今河南西部郑州、洛阳一带,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由东汉刘氏帝皇直接统治。 1、2:河内郡。 现今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地区,郡治怀县,共领县十八:怀县、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 1、3:弘农郡。 现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地区,郡治弘农,下辖11县:弘农、宜阳、新安、黾池、卢氏、陆浑、析县、顺阳、陕县、上雒、商县。 1、4:河东郡。 今山西永济、临汾一带,郡治安邑,下辖20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1、5:平阳郡。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县、霍州市以南,河津市、曲沃县以北,古县、浮山县、翼城县以西地区,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郡治秦平阳(今临汾)。 2、兖州(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其下共六郡三国。 即:东郡、泰山郡、鲁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六郡;东平国、济北国、陈留国三属国。 2、1:东郡。 现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郡治:濮阳城(在今濮阳县城西南),下辖15县:濮阳县,燕县,白马县,顿丘县,东阿县,东武阳县,临邑县,博平县,聊城县,发干县,乐平,阳平,卫,谷城。 2、2:泰山郡。 现今山东省境内,郡治奉高县(今山东泰安范镇),属兖州刺史部,下辖12县:奉高、博、梁甫、巨平、嬴、山茌、莱芜、盖、南武阳、南城、费、牟。 2、3:鲁郡。 现今山东省境内,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下辖6县:鲁、卡、汶阳、蕃、驺、薛。 2、4:任城郡。 国都任城县,在今山东微山县驻地夏镇西北61公里,南阳湖东岸,泗水入湖处南,鲁桥镇仲浅村。 2、5:山阳郡。 今山东省境内,郡治昌邑,下辖23县: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緍、方舆、橐、巨野、单父、薄、都关、城都、黄、爰戚、郜城、中乡、平乐、郑、瑕丘、甾乡、栗乡、曲乡、西阳。 2、6:济阴郡。 郡治定陶,下辖11城:定陶、冤句、成阳、乘氏、句阳、鄄城、离狐、廪丘、单父、成武、己氏(已氏县)。 2、7:东平国。 光武帝子刘苍为东平王,东平王国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10里,传五世:宪王刘苍-怀王刘忠-孝王刘敞-顷王刘端-刘凯,220年魏代汉,末王刘凯降封崇德侯,东平国除。 2、8:济北国。 国治博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辖境:今山东省德州、茌平以东,东平、泰安、莱芜以北,邹平、阳信以西及河北省沧州、海兴以南地,共传12世,贯穿西、东两汉。 西汉。 1、刘兴居、前178年——前176年,在位2年,本为齐悼惠王子,后因谋反而国除,改为济北郡。 2、刘勃、贞王、前164年——前151年,在位13年,淮南厉王刘长子,原为衡山王。 3、刘胡、成王、前150年——前97年,在位54年,贞王刘勃之子。 4、刘宽、前96年——前86年、在位11年,成王刘胡之子。 东汉。 1、东汉刘寿、惠王、90年——120年、在位31年,汉章帝第五子。 2、刘登、节王、121年——135年、在位15年,惠王刘寿之子。 3、刘多、哀王、136年——138年、在位3年,节王刘登之子。 4、刘安国、釐王、139年——145年、在位7年,惠王刘寿之子,节王刘登之弟。 6、刘次、孝王、146年——162年、在位17年、釐王刘安国之子。 7、刘鸾、163年——198年、在位36年、孝王刘次之子。 8、刘政、199年——206年、在位8年、建安11年薨,无子,国除。 2、9:陈留国。 国治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西汉时下辖17县: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傿,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 东汉时,废成安、长罗两县,取傿、宁陵两县并为梁国,另曾己吾、圉、扶沟三县,共计16县:陈留、小黄,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尉氏,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己吾、圉、扶沟。 3、豫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下辖6郡2国:汝南郡、颍川郡、陈郡、谯郡、弋阳郡、安丰郡;梁国、沛国。 3、1:汝南郡。 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郡治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属豫州刺史部,领37县: 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 3、2:颍川郡。 以颍水得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战国时韩都城),下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 3、3:陈郡。 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下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其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 3、4:谯郡。 今淮北、宿州、萧县、永城、鹿邑、太和以北、涡阳、蒙城、利辛、灵璧、固镇、龙亢怀远西部、五河等地区,下辖15县:相县、萧县、酂县、费亭、苦县、宋县、城父县、山桑县、铚县、竹邑县、符离县、蕲县、洨县、龙亢县、虹县。 3、5:弋阳郡。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今河南潢川县西),下辖4县:弋阳、期思、轪和西阳4县。 3、6:安丰郡。 东汉末年无,三国始建,魏黄初二年(221年)分庐江郡西北5个县置安丰郡。 3、7:梁国。 洛阳东南八百五十里处,今河南商丘地带,国都睢阳县,下辖12县:睢阳、下邑(今夏邑县)、虞县、砀山县、蒙县、谷熟县(即谷熟县)、焉县(今柘城县西北)、宁陵县、薄县,单父、己氏、成武。 3、8:沛国。 国治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西汉时领21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东汉时后被划入司州境内。 4、徐州(现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下辖3郡3国:下邳郡、广陵郡、东莞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 4、1:下邳郡。 东汉为下邳国,始封刘衍72年(永平十五年),毕於185年刘宜,历年共114年,之后恢复郡制,郡治下邳县,领17县: 下邳县(邳州南)、良城县(邳州北)、徐县(泗洪东南)、僮县(泗县东北)、睢陵县(睢宁南)、下相县(宿迁市区)、淮阴县(淮安市区)、淮陵县(淮阴北)、淮浦县(淮阴东南)、盱眙县(盱眙西北)、高山县(淮阴西)、潘旗县(宿豫北)、取虑县(睢宁北)、东城县(定远东)、曲阳县(定远西)、司吾县(新沂中南)、夏丘县(沛县东)。 4、2:广陵郡。 郡治广陵,领11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凌(今宿迁县东南)、东阳(今盱眙县境)、射阳(今淮安市东南)、盐渎(今盐城市西北)、舆(今仪征市东北)、堂邑(今南京市六合区北)、海西。 4、3:东莞郡。 今临沂市沂水、莒县北部一带,郡治东莞,下领7县:东莞、东安、安丘、盖、临朐、剧、广。 4、4:彭城国。 现今江苏徐州一带,国都彭城,下领8县:彭城、武原、傅阳、吕、留、梧、甾丘、广戚。 4、5:东海国。 国都郯县,领十三县:郯县、兰陵、戚、朐、襄贲、昌虑、承、阴平、利城、合乡、祝其、厚丘、赣榆。 4、6:琅邪国。 今山东临沂地区,郡治琅琊县,西汉在东武县,东汉初年在莒县,下辖14县:琅琊,东武,莒县,开阳,诸县,折泉,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诸葛城村)、阳都、缯、郎丘、华、费、安丘、剧。 5、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下辖4郡2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齐国、济南国。 5、1:乐安郡。 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州市东部、淄博市东北部、东营市南部及寿光市一带,郡治临济县(县治在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刘镇村),隶属于青州刺史部,领9县:临济、千乘、高菀、乐安、博昌、蓼城、利、益、寿光。 5、2:北海郡。 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地区,郡治营陵(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五十里),领14县:营陵,安丘,平寿,柳泉,益县,寿光,平望,饶国,都昌,密乡,平城,斟县,淳于,胶阳。 5、3:东莱郡. 现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郡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领14县:腄、平度、育犁、昌阳、不夜、阳乐、阳石、徐乡、东牟、卢乡、黔陬、长广、不其、葛卢。 5、4:城阳郡。 下辖4县:莒、阳都、东安、虑,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莒县、沂南及沂水部分地区。 5、5:齐国。 东汉一个郡级封国,下领6县:临淄县(青州刺史部治所)、西安县、昌国县、临朐县、广县、般阳县。 5、6:济南国. 约当今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及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领10县:东平陵县、著县、于陵县、台县、菅县、土鼓县、梁邹县、邹平县、东朝阳县、历城县。 6、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下辖11郡2国: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巨鹿郡、广平郡、魏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渤海郡、河间郡;乐陵国、赵国。 6、1:安平郡。 安平国,原属涿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中平元年(184年)春二月,巨鹿人张角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策应。九月,安平王刘续因此被诛杀,从此废除安平国。) 6、2:中山郡。 地属恒山郡(一名常山郡),治所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领中山、常山两郡。 6、3:常山郡。 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 6、4:巨鹿郡。 别名巨鹿国,治所廮陶(今宁晋),领15县:廮陶、巨鹿、杨氏、任县、南和、广宗、平乡、南䜌、鄡、下曲阳、广平、斥章、曲周、列人、广年。 6、5:广平郡。 郡治广平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的旧城营村和靳庄村一带),属冀州刺史部,东汉时并入钜鹿郡,领16县:广平县、张县、朝平县、南和县、列人县、斥章县、任县、曲周县、南曲县、曲梁侯国、广乡侯国、平利侯国、平乡侯国、阳台侯国、广年县、城乡侯国。 6、6:魏郡。 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市以南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地,郡治邺城,属冀州,东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临漳县、魏县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县地及河南靠北少部分地区,共十五县。 6、7:阳平郡。 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6、8:清河郡。 汉高帝置,郡治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改为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领县十四:清阳,东武城,绎幕,灵,厝,鄃,贝丘,信成,莎题,东阳,信乡,缭,枣强,复阳。 6、9:平原郡。 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和帝长子刘胜被立为平原王,平原王国国都建在平原县(在今山东平原县南12.5公里的张官店),传四世:怀王刘胜-哀王刘得-王刘翼-王刘硕。 6、10:渤海郡。 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天津市东南部、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乐陵,庆云一带)、山东省滨州市北部),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沧县旧州镇),下辖22县:浮阳,中邑,章武,柳国,阳信,高成,定国,童乡,千童,重合,重平,高乐,东光,阜城,修市,南皮,景成,参户,束州,东平舒,文安,安次。 6、11:河间郡。 分乐成国、勃海郡、涿郡,领十二县,由渤海郡统属。 6、12:赵国。 赵国,又名常山国,西汉封国,下辖4县:邯郸、易阳、柏人、襄国。 6、13:乐陵国。 治所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统县五,厌次、乐陵、阳信、新乐、漯沃。相当于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 7、幽州(现今首都为中心,大概面积在首都以北之地,具体面积待定),下辖1国11郡:燕国、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7、1:燕国。 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都蓟城,东汉又称广阳郡,郡治蓟县,同时也是幽州刺史治所,其下领五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 7、2:涿郡。 治所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房山区以南,河北省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统属广阳郡南部、钜鹿郡北部和恒山郡一部划归一起,隶属幽州,西乡侯国并入涿县。 7、3:代郡。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郡 莒县至沂水通车了吗? 是的,已经通车原因是,莒县至沂水的高速公路已经建好并且已经开通了通车仪式 这个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得莒县至沂水之间的交通更加快捷,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沂水县四十里铺到牛家哨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25.4公里 起点:沂水县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正阳路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长安中路 2.沿长安中路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北一环路 3.沿北一环路行驶2.8公里,朝南京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5.沿长深高速行驶12.4公里,在沂水南/四十里/莒县/S335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沂水南立交 6.沿沂水南立交行驶780米,朝莒县方向,右转进入S335 7.沿S335行驶5.9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