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精神历史故事,载人航天精神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24 15:26:13 0 0 载人航天历史?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国进行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自动无人交会对接。 2012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牵手,中国首次载人自动及手控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 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完成,载人航天事业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正式拉开中国建造空间站序幕。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高密度发射期。 航天员的励志故事? 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14年前就在陈冬心里生根发芽。那一年,神舟七号飞向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把中国人的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浩瀚太空。五星红旗舞动太空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陈冬脑海中。 2010年5月,陈冬正式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可要实现飞天的梦想谈何容易。刚开始的转椅训练,每次转完他都会出冷汗,头也是晕乎乎的。他在家买了一把可以旋转的电脑椅,一有空就坐在上面让妻子推着转。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达到8个G,即人体自重的8倍。这是挑战人体潜能的一项“魔鬼训练”。陈冬说:“你会觉得这8个G压在你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上,甚至感觉你的脏器都临时‘位移’,透不过气来。你明明没有哭,但泪水会不受控制地甩出去。” 历经艰辛终淬火成钢。2016年,陈冬入选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这次,他担任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带队出征。陈冬曾说,“要为祖国出征太空,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有梦想的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一步一个脚印地让梦想离自己更近。 关于王亚平励志的小故事? 很多人认识王亚平,是因为她的高颜值。 但被称为“最美女宇航员”的她,更有着战士一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韧劲。 这个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农村妹子,从小便有些与众不同。 打从幼时起,王亚平的身体素质就很棒,当别的孩子哭着吵着要糖吃时,她就已能争着抢着帮父母干农活了。 上了学后,在学校运动会的各种长跑比赛中,她更是次次都能坚持跑完全程,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8月,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她所在的学校招女飞行员。 一向敢于尝试的王亚平怀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真的就被选上了。 仅仅一年后,她就得到试飞机会,并以出色的表现完成飞行工作。 招飞中心的原主任程学哲评价她:“王亚平聪明,非常聪明,而且活泼,要强。在各种模拟考试中体现出特别的聪慧和灵气。” 而得到夸奖的王亚平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谦虚和刻苦。 大学四年,她不仅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还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和各种飞行技能,成长为了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 2001年,王亚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任运输机飞行员一职。 工作期间,她牢记自身责任、没有丝毫懈怠,参与执行了多个任务,如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山东抗旱以及多次战备演习。 9年时间里,她在空中安全飞行了1567个小时,并荣升为优秀的空军二级飞行员。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一般人可能也就满足于此了。 但王亚平接下来的人生履历,更是牛到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王亚平在电视机前也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她突然就萌生出了一个想法。 “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也是从那时起,一颗“航天的种子”开始在王亚平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二) 2009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得知消息的王亚平立马就报了名。 回到家,她把这件事说给了家人,却没有得到支持。 父亲对她说“你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多危险?” 可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又岂是那么容易动摇的,瞒着家人,王亚平还是坚定地参加了选拔。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进入到了预备宇航员的行列。 然而,这距离成为真正的航天员,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为太空环境是失重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都会降低,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骨骼退化等现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性对太空环境会更加敏感,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更大,要想克服先天的弱势,就意味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准备和努力。 但面对这些困难,王亚平并没有惧怕,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天上5小时,地面要做50小时水下训练、穿戴120多公斤装备入水,长达4小时不间断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全马”,训练结束体重能降一两公斤...” 为了能让自己的梦想早日实现,王亚平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些刻苦的训练过程。 每次结束后,手抖得连吃饭都拿不稳筷子,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放弃。 “身体是很累,但是练完后,技术有成长了,我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所以我特别高兴。” 终于,在2013年,经过重重选拔,王亚平以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二位女航天员,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进入天空。 中国航天匠心精神? 工匠精神。 航天事业也可以称为航天行业,是许多从事航天器研究制造发射的工作者构成的行业。每一位工作者,他们身上都具有着对这一行业的热爱与热忱的心,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正是因为这些航天人敬业,精益求精,淡泊名利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悟去创新创造,才有了我国如今发达的航天事业。匠人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值得学习的,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专注学习,钻研学习,精益且创新,不断优化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掌握到我们自己手中。同时匠人精神作为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也是初高中议论文写作的重点热点话题,此次嫦娥五号升空背后科研人的匠人精神就是是非常好的值得引入文章的经典案例,可以收藏一下哦。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