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历史故事 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一、历史有哪些清官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古往今来排名第一的就是海瑞吧

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海瑞]

海瑞

一代清官——海瑞海青天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民族有争议,海瑞可能汉族穆斯林也可能是回族人,或者是有色目人血统的儒生。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他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

[编辑本段]

相关事件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书,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遭迫害入狱。首辅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书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有载。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深受百姓的爱戴。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之久。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海瑞及闻潘湖黄光升卒,悲伤至极,带病前来晋江奔丧。后病死于南京。

[编辑本段]

轶事典故

海瑞中举人。到北京,即拜伏于宫殿下献上《平黎策》,要开辟道路设立县城,用来安定乡土,有见识的人赞扬海瑞的设想。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一日海瑞母亲大寿海瑞上街买了两斤肉,屠夫感慨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做上海大人的生意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索要见面礼,海瑞不给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提拔海瑞任户部主事。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官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临死时还记得欠户部5钱材火钱。

死后,皇帝谥号忠介,送葬时,全城的百姓都赶来送葬。

入狱

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心情闷郁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疏陈请将海瑞释放。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一百,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过了两个月,嘉靖皇帝死,明穆宗继位,海瑞和何以尚都被释放出狱。

出狱

嘉靖皇帝

驾崩,尚未发丧。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先吐这餐的,在吐上餐的。旁边和他吃饭的狱卒都搞不懂怎么回事儿,下的赶紧躲到旁边。后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任兵部。提拔为尚宝丞,调任大理寺。

倍受排挤

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审察,海瑞杀鸡为黍相招待,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万历十二年冬天,张居正已死,吏部拟用为左通政,皇帝向来器重海瑞名,给他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金都御史,在道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年已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大略说:“陛下励精图治,而治平教化不至的原因,在于对贪官污吏刑罚太轻。诸臣都不能说到其原因,反而借待士有礼的说法,大家交口而文其非。待士有礼,而平民百姓则有什么罪呢?”因而举明太祖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现在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其他谋划时政,言语极为切实。只有劝皇帝用暴虐刑法,当时评议认为是错误的。御史梅鹃柞弹劾海瑞。皇帝虽然认为海瑞言论有过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诚,为此免去梅鹃柞俸禄。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陈列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正直一生

延平府的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在当时的官场上,下

级迎接上级,一般都是要跪拜的。因此,随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一个笔架。这位督学官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这位督学官虽然怒发冲冠,却拿海瑞没办法。海瑞由此落下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过了几年,海瑞因为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淳安县经济比较落后,又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百姓不堪其扰。海瑞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去世

海瑞没有儿子。去世

时,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照顾海瑞,只见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明史》卷二二六)。

治学

海瑞一生的治学,以刚为主,因而自号刚峰,天下称为刚峰先生。曾经说因此自从做县官直至巡抚,所到之处力行清丈,颁行一条鞭法。意图主张在于有利于老百姓,而行事不能没有偏差。海瑞祖居在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石峡村,东依海公山,地势顺山顺水。石峡村现存有海氏世居遗迹,海氏家族祖墓四座,明始祖海公之墓(海答儿渡琼始祖之墓)、皇明淑孺人吴氏墓(八世海一龙之墓)、十二世祖海见龙之墓、海忠介节母诰封太泰人谢氏墓(海瑞母之墓)。明嘉靖28年,海瑞回石峡村祭祖墓住了25天,耳闻目睹官军杀黎族同胞,非常愤慨,为他后来写《治黎策》、《平黎疏》提供了依据,海瑞的这两篇奏疏,阐明处理民族矛盾的意义及方法,驳斥当时一些人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为海南民族团结以及改善黎族人民的地位诚心尽意,也是海瑞爱民思想的一个表现。海氏家族在当地向来行善施仁,后来出了一代忠臣海瑞,石峡村人民群众对海氏家族素怀敬意。历年来,每逢清明节期,人民带着香烛纸钱,鱼肉鸡鸭等前往海氏家族进行拜祭,添土护墓。海瑞祖居遗迹是当地人民群众自动保护下才保存至今,不仅可供人们观赏,在历史研究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教育

清官代表海瑞的母亲和孟母一样,也是个年轻的寡妇。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偏远的海南岛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号。

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时期,海母就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而且,海母还粗暴地捏碎了小海瑞天真无邪的童心,剥夺了他作为儿童的游戏权利。她不让小海瑞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嬉戏,而是“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小海瑞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所以,海瑞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甚至可能连笑都不会。在母亲怪异极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闭症,这导致他成人后也总是和别人相处不好。

海母用自己的强悍意志始终主宰着海瑞的精神世界,致使海瑞几乎成了海母的精神翻版。在海母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明显的自虐和他虐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海母和海瑞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

在海母残酷的教育之下,海瑞始终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还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

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

第二个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被赶出家门。

第三个妻子也在盛年之时十分可疑地暴死。而此前,他的一个妾也自杀身亡。海瑞的不幸婚姻和海母有着莫大的关系。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时还和母亲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铁腕之下,海瑞完全无法独立。

海瑞轶事

海瑞逼死女儿之迷

1.故事

海瑞逼死5岁女儿的事情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小女儿在饥饿之时,接受了一个男仆人给予的一块饼,恰巧被父亲海瑞看见了。

他破口骂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铁下心绝食七天,直至死去。

2.故事来历

记载海瑞逼死女儿此事的有3本书,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沈德符后人沈振辑《野获编外补遗》、周亮工《书影》。沈德符生于万历六年(1578年),海瑞万历十五年(1587年)死时,作者才9岁,他又怎么知道具体的事情呢!而《野获编外补遗》系沈德符后人沈振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辑成!周亮工《书影》就更是不靠谱了,竟然详细讲述了海瑞如何逼死女儿的经过,周是清朝人,又怎么会知道明朝的事情呢!只是根据《野获编外补遗》胡乱想像而已!

《万历野获编》只是明末笔记,作者自称是听别人说的,也就是说这是路边社出品的八卦新闻。海瑞生平是否有这件事无任何证据,不论直接间接。当年海瑞买了肉(《万历野获编》中并没有记载是什么肉,猪肉是后来创作关于海瑞的戏剧中人工添加的)都能传的沸沸扬扬,被当时的官僚们当作批判讥讽海瑞而互相谈论的时候,海瑞逼死女儿的事情却被他们放过了呢?

[编辑本段]

作品一览

上疏原文: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惟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陈之。

昔汉昔汉文帝贤主也,贾谊犹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责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虽有及民之美,将不免于怠废,此谊所大虑也。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

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然嵩罢之后,犹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汉文帝远甚。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将作竭力经营;购香市宝,则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多以欺败,多以不事事败,实有不足当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此之谓也。

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修身立命曰“顺受其正”矣,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尧、舜、禹、汤、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书于乾佑山,孙?#93;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获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手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

陛下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已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用人而必欲其唯言莫违,此陛下之计左也。既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然诸臣宁为嵩之顺,不为材之逆,得非有以窥陛下之微,而潜为趋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释此不为,而切切于轻举度世,敝精劳神,以求之于系风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见劳苦终身,而终于无所成也。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

翻译: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其责任最为重大。要将国家治理好,也只有委托大臣们,使大臣们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臣请求竭诚所见。直所欲言,为陛下陈说。

从前汉文帝是贤良君主,贾谊还痛哭流涕而上疏言事。并非是苛刻责备,只因汉文帝性格仁慈而近于柔弱,虽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还是难免于怠废,这是贾谊所大为顾虑的。陛下天资英明杰出,超过汉文帝很远。然而汉文帝能充分利用他的仁义,做到勤俭节约,宽厚爱人,使天下钱粮丰富,几乎达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则锐意精心治国时间不长,就被狂妄想法牵涉过去,反而把刚毅圣明的本质误用了。以致说遐举可成,一心一意学道修行,倾尽民脂民膏,用于滥兴土木工程,二十余年不临朝听政,使得法律纲纪已经废弛了。数年来卖官晋爵推广开纲事例,毁坏了国家名器。二龙不能相见(指嘉靖帝听信方士的谗言,天子之间不能互相见面),使得人们认为您不顾及父子亲情。因猜疑而诽谤杀戮污辱臣下,人们认为您不顾及君臣之情。享乐在西苑不返回大内,人们认为您不顾及夫妻之情。官吏贪污骄横,百姓无法生活,水旱灾害经常发生,盗贼滋生。请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么样子?

近来严嵩被罢免了内阁首辅的职位(明代没有丞相制度,而当时内阁的权利可与丞相比肩,故当时普通称内阁首辅为相),严世蕃受到了严刑的惩罚,一时人心大快。然而严嵩被罢官之后国家的情况还和严嵩未担任首辅之前一样而已,世道并不十分清明,离汉文帝时的国富民强还差很远。因为天下人对陛下心存不满已经很久了。古代君主有过失,依靠大臣扶正补救。现在竟然修斋建醮,大都前来进香、奉送仙桃天药,大家一块奉辞上表祝贺。建筑官室,则竭尽全力去实施;购买香料珍宝,则派人四出寻求。陛下做错误的事,而诸臣都跟着错误地顺从,没有一个人肯为陛下端正言论,阿谀奉承得太过分了。然而心中惭愧胆气空虚(指群臣),私下里又有议论怨言,欺君之罪到了何等地步。

天下,是陛下的家。人没有不顾自己家的,内外臣工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的如同磐石一样的人。一心一意学道修行,是陛下的心受了迷惑。过分的苛断,是陛下的情偏。然而说陛下连家也不顾,合乎人情吗?诸臣徇私废公,得一官职多因欺诈失败,多因不做任何事情败,实在有不能使陛下满意的人。其实不然,是君主之心和臣下之心偶尔不相遇合造成的,而选说陛下憎恶卑薄臣工,因此拒谏。因一二个不合意。就怀疑千百个都这样,使陛下陷于有过失的举动中,而安然处之而不知怪,诸臣的罪恶太大了。《礼记》中说:“在上君主有疑心则百姓易迷惑,若在下的人怀奸诈难知其心则在上君治理劳苦。”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而且陛下的失误很多了,具体表现在斋醮(指的是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上。斋醮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自古圣贤留给后人的训条,修身立命的说法叫“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了,没有听说过所谓长生不老的说法。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是圣人中的典范,没有能长久在世,之后也没有见过有方士能从自汉、唐、宋活到现在的。陛下接受陶仲文传授的道术,并因此将其尊为师。陶仲文已经死去了,他都没有长生,而陛下凭什么能实现呢。至于仙桃、天药,就更为荒谬了。从前宋真宗得天书于乾佑山,孙爽说:“天如何能说话呢?岂能有书。”桃子一定是采摘后才能得到,药一定是炮制以后才能成。现在无故获得这二个东西,是有脚而能走吗?说“天赐给的”,是上天用手拿着而交给您的吗?这是左右奸邪的人,制造荒唐离奇的事用来欺骗陛下,而陛下去错信了他,以为确实这样,太过分了。

陛下又要说标明刑罚奖赏用来督责臣下,则分别职掌治理有人,天下没有不可治,而学道修行为无害己吗?太甲说:“有违背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合理性,有投合你心意的话,一定要考虑它的不合情理性。”用人而一定要他一句话也不违背,这是陛下的错误判断。就好比严嵩,他主持政务时,有一点不顺从陛下的吗?过去投合你心意的人,现在已经被砍头了。梁材遵守正道坚守职责,陛下认为是叛逆的人,历来名声都很好,现在在户部做官的人还在称赞他。然而诸臣宁可学习严嵩的顺从,也不敢仿效梁材的抗争,难道真没有窥测陛下的细微好恶、而暗暗作为趋吉避凶的人吗?就是陛下又从这些人当中得什么好处呢?

陛下的确知道斋蘸没有好处,只要翻然改悔,每天临朝听政,和宰相、侍从、言官等人,讲论天下利害,雪洗数十年以来的积累的错误,置身在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圣贤君主的行列,使诸臣也得以自己洗净数十年阿庚奉承君主的耻辱,置身于皋陶、夔龙、伊尹、傅说等贤明辅臣的行列中,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只是在陛下的一念之间而已。放下这些不做,而急于羽化登仙,枉费精神,用来追求虚无飘渺、茫然不可知的领域,臣认为这样会劳苦一辈子,而最终将一无所成。现在位高权重的大臣为保持自已的官位而喜欢阿谀奉承,人微言轻的大臣害怕治罪而不敢说话,臣制止不住自己的愤恨。因此冒着生命的危险,愿意竭尽诚挚之情,希望陛下听取。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客,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有势家朱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竣昊淞、白峁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货。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怒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勤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年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寺祀之。——《明史·海瑞传》

[编辑本段]

历史评价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二、关于历史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⑴有关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内龟》、《北风和容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取经求佛》、《盲人摸象》、《孙庞斗智》

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

⑵名人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指鹿为马来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自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⑶历史故事的成语和寓言故事的成语各10个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寓言故事成语:

拔苗助长、专心致志、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坐井观天、不可救药、乘风破浪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

·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不可同日而语·不伦不类·伯乐相马·班门弄斧

·白面书生·八面威风·不名一钱·拔苗助长

·不屈不挠·不求甚解·髀肉复生·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拔山举鼎·博士买驴·冰山难靠

·背水一战·半途而废·不贪为宝·白头如新

·百闻不如一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抱薪救火·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远千里·不因人热

·别有天地·不遗余力·百折不挠·百丈竿头

·不自量力·不知所云·宾至如归·拔帜易帜

·残杯冷炙·寸草春晖·草船借箭·乘风破浪

·才高八斗·城狐社鼠·沧海桑田·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程门立雪·长驱直入·车水马龙

·乘兴而来·沉鱼落雁·乘人之危·车载斗量

·大笔如椽·打草惊蛇·雕虫小技·大材小用

·多多益善·大腹便便·大公无私·当局者迷

·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当务之急·开诚布公

·不得要领·抛砖引玉·二桃杀三士·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奋不顾身·分崩离析·风吹草动

·覆巢无完卵·分道扬镳·奉公守法·负荆请罪

·发奸擿伏·返老还童·发蒙振落·风声鹤唳

⑷关于历史、寓言、神话的成语故事各3个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火眼金睛

女娲版补天

盘古开天

叶公好龙

井底权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历史故事:纸上谈兵卧薪尝胆背水一战望梅止渴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开天辟地八仙过海精卫填海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自相矛盾

⑸经典成语故事会(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寓言: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成语:买椟还珠,胸有成竹,夜郎自大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造人

历史:破釜沉舟,草木皆兵,萧规曹从,霸王别姬

⑹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简介)100字

神话故事:天衣无缝、夸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望梅止渴

含有夸张:气吞山河、口若悬河

1、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2、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故事】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盗铃yǎn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

⑺描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的成语

寓言: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狐假虎威,揠苗助长,打草惊蛇

历史: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成语:螳螂捕蝉,惊弓之鸟,毛遂自荐,东施效颦,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后来居上,南辕北辙,唇亡齿寒,三顾茅庐,黔驴技穷,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走马观花,过河拆桥,愚公移山,

历史成语:1.草木皆兵2.卧薪尝胆3.三顾茅庐4.负荆请罪,5.背水一战6.百发百中7.半途而废8.杯弓蛇影 9.完璧归赵10.网开三面11.味如鸡肋12.未能免俗13.先发制人14.笑里藏刀15.胸有成竹16.因势利导17.饮水思源18.有备无患19.有恃无恐20.愚公移山21.欲速不达 22.月下老人23.约法三章24.朝三暮四25.招摇过市26.争先恐后27.纸上谈兵28.专心致志29.自相矛盾 30.自知之明

自然成语:1.冰消雪融2.风和日丽3.山光水色4.草长莺飞5.山明水秀6.明月清风7.奇花异草8.鸟语花香9.千山万水10.跋山涉水11.山光水色 12.山明水秀13.山高水长14.山高水低15.穷山恶水16.水秀山明17.一碧千里18.翠***流19.千山一碧20.碧波荡漾 21.翠绿欲滴 22.绿草如茵23.万紫千红24.花红柳绿25.姹紫嫣红26.一碧千里27.翠***流28.翠***滴29.五彩缤纷30.五光十色

寓言成语:

1.井底之蛙2.刻舟求剑2.投鼠忌器4.拔苗助长5.守株待兔6.望梅止渴7.囫囵吞枣8.愚公移山9.开卷有益 10.博而不精 11.百发百中12.捕风捉影

13.必恭必敬 14.百感交集 15.兵贵神速16.杯弓蛇影

17.不寒而栗 18.不合时宜 19.不自量力 20.不拘一格

21.不可多得 22.不堪回首23.不可救药24.别开生面

25.不可同日而语26.不伦不类27.伯乐相马28.班门弄斧29.白面书生 30.八面威风 31.不名一钱

1、篝火狐鸣(陈胜)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3、指鹿为马(赵高) 4、鸡鸣狗盗(孟尝君)

5、凿壁偷光(匡衡) 6、图穷匕见(荆轲)

7、破釜沉舟(项羽)8、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9、江郎才尽(江淹)10、乐不思蜀(刘禅)

11、煮豆燃萁(曹植)12、纸上谈兵(赵括)

13、再衰三竭(曹刿) 14、木牛流马(孔明)

15、世外桃源(陶潜)16、投笔从戎(班超)

17、卧薪尝胆(勾践)18、围魏救赵(孙膑)

19、投鞭断流(谢安)20、退避三舍(晋文公)

21、望梅止渴(曹操)22、草木皆兵(符坚)

23、完璧归赵(蔺相如)24、暗渡陈仓(韩信)

25、拔山扛鼎(项羽)26、悬梁刺股(苏秦)

27、罄竹难书(隋炀帝)28、怒发冲冠(蔺相如)

29、毛遂自荐(毛遂)30、老骥伏枥(曹操)

31、口蜜腹剑(李林甫)32、鞠躬尽瘁(诸葛亮)

33、黄袍加身(赵匡胤)34、孺子可教(张良)

35、金屋藏娇(刘彻)36、七步之才(曹植)

37、洛阳纸贵(左思)38、韦编三绝(孔子)

39、多多益善(韩信)40、焚书坑儒(秦始皇)

41、好大喜功(汉武帝)42、梦笔生花(李白)

43、老马识途(管仲)44、一鼓作气(曹刿)

春风得意夏炉冬扇秋高气爽冬裘夏葛天上人间地广人稀日理万机月下老人星罗棋布云起龙骧

阳春三月千秋万代寒冬腊月听天由命画地为牢来日方长闭月羞花披星戴月风云人物

满面春风冬裘夏葛明察秋毫夏炉冬扇异想天开人杰地灵风和日丽花好月圆满天星斗九霄云外

妙手回春老气横秋一步登天出人头地夜以继日蹉跎岁月万点繁星叱咤风云

风流人物雨后春笋雷霆万钧电闪雷鸣冰天雪地雪中送炭露垂草弯雾里看花霜天烂漫霞光万道

春风得意风雨同舟五雷轰顶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垂露欲滴烟雾缭绕风霜雨雪丹霞似锦

雷厉风行风调雨顺电闪雷鸣风驰电掣一片冰心冰天雪地日出露干云消雾散

满面春风春风化雨暴跳如雷云层带电滴水成冰程门立雪晨霜晓露腾云驾雾饱经风霜

光阴似箭山珍海味水***融江河日下湖光山色海枯石烂

浮光掠影白虹贯日崇山峻岭滴水成冰恒河沙数五湖四海四海为家

弧状虹霓气壮山河山穷水尽移祸江东山珍海味

日月重光气贯长虹愚公移山蜻蜓点水气壮山河浩如烟海

暴殄天物-武丁

暗渡陈仓-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与黄石公

嗟来之食-黔敖

怒发冲冠-蔺相如

手不释卷-吕蒙

一饭千金-韩信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宝刀未老-黄忠

墨守成规-墨子

病入膏肓-扁鹊与蔡桓公

鸡犬升天-刘安

投笔从戎-班超

高山流水-俞伯牙

风声鹤唳-苻坚

口蜜腹剑-李林甫

泰山北斗-韩愈

黄袍加身-赵匡胤

成竹在胸-文与可

破釜沉舟-项羽

洛阳纸贵-左思

梦笔生花-李白

力透纸背-颜真卿

司空见惯-刘禹锡

程门立雪-杨时

东窗事发-秦桧

寓言故事的成语————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

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不伦不类·伯乐相马·班门弄斧冰山难靠

·白面书生·八面威风·不名一钱·拔苗助长

·不屈不挠·不求甚解·髀肉复生·病入膏肓

·背水一战·半途而废·不贪为宝·白头如新

·抱薪救火标新立异·不学无术·不远千里

·别有天地·不遗余力·百折不挠·百丈竿头

·不自量力·不知所云·宾至如归·拔帜易帜

·残杯冷炙·寸草春晖·草船借箭·乘风破浪

·才高八斗·城狐社鼠·沧海桑田·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程门立雪·长驱直入·车水马龙

·乘兴而来·沉鱼落雁·乘人之危·车载斗量

·大笔如椽·打草惊蛇·雕虫小技·大材小用

·多多益善·大腹便便·大公无私·当局者迷

·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当务之急·开诚布公

·不得要领·抛砖引玉·尔虞我诈·罚不当罪

·奋不顾身·分崩离析·风吹草动分道扬镳

·发奸擿伏·返老还童·发蒙振落·风声鹤唳

·覆水难收·赴汤蹈火·分庭抗礼·防微杜渐

·负隅顽抗·负重致远·管鲍之交·各得其所

·感恩图报·过河拆桥·刮目相看·瓜田李下

·高枕无忧·各自为政·华而不实·好好先生

·狐假虎威·汗流浃背·后来居上·合浦珠还

·后起之秀·后生可畏·火树银花·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井底之蛙·鸡口牛后·江郎才尽

·见猎心喜·鸡鸣狗盗·九牛一毛·胶漆相投

·举一反三·开诚布公·空洞无物·沆瀣—气

·克己奉公·开卷有益·侃侃而谈·口蜜腹剑

·开门揖盗·空前绝后·克勤克俭·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开天辟地·口若悬河·空中楼阁

·刻舟求剑·脍炙人口·狼狈不堪·力不从心

·两败俱伤·乐不思蜀·老当益壮·劳而无功

·论功行赏·老马识途·老牛舐犊·老妪能解

·老生常谈·梁上君子·蓝田生玉·滥竽充数

·狼子野心·芒刺在背·买椟还珠·马革裹尸

·门可罗雀·名落孙山·孟母三迁·马首是瞻

·毛遂自荐·门庭若市·木人石心·牛鼎烹鸡

·怒发冲冠·鸟尽弓藏·南柯一梦·弄巧成拙

·穷兵黩武·天真料漫·千变万化·同仇敌忾

·曲高和寡·曲尽其妙·千金市骨·千钧一发

·千里鹅毛·黔驴技穷·千虑一得·巧取豪夺

·七擒七纵·杞人忧天·曲突徙薪·千万买邻

·犬牙交错·千人所指·千载难逢·气壮山河

·人杰地灵·日暮途穷·入木三分·人琴俱亡

·人弃我取·忍辱负重·任人为贤·人人自危

·如释重负·入吾彀中·人心如面·如鱼得水

·人言可畏·孺子可教·手不释卷·士别三日

·死不旋踵·师出无名·三寸之舌·水滴石穿

·死而不朽·伤风败俗·三顾茅庐·双管齐下

·死灰复燃·十行俱下尸居余气如火如荼

·司空见惯·水落石出·三令五申·四面楚歌

三迁之教·三人成虎·杀身成仁·水深火热

三生有幸·尸位素餐塞翁失马天经地义

上下其手·上行下效·随月读书·守株待兔

三折其肱·土崩瓦解·同甘共苦·同工异曲

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一夔已足

穷兵黩武庄周梦蝶曾参杀人以强凌弱

完壁归赵韦编三绝无出其右为虎作伥

刎颈之交无可奈何望梅止渴五日京兆

危如累卵万死不辞亡羊补牢未雨绸缪

妄自尊大下笔成章下车泣罪先发制人

兴高采烈心旷神怡·朽木不雕·休戚相关

先声夺人·小时了了·小心翼翼一败涂地

·饮醇自醉·一代楷模一发千钧约法三章

·以古非今·叶公好龙以管窥天言过其实

·一国三公以规为滇·愚公移山一鼓作气

·一挥而就与虎谋皮·异军突起有脚阳春

·以卵击石以邻为壑·夜郎自大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一木难支·以貌取人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一诺千金·一暴十寒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予取予求·一丘之貉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一丝不拘·一身是胆以身试法

·一事无成一网打尽·义无反顾一误再误

月下老人忧心如焚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一叶障目有志竟成一字千金

·有恃无恐饮鸩止渴自惭形秽专横跋扈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烟波浩渺山清水秀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江山如画绿水青山名山胜川

崇山峻岭表里山河巴山蜀水大好河山

登山临水湖光山色名山大川千山万壑

峰峦雄伟水平如镜消雪融风和日丽山光水色草长莺飞山明水秀明月清风奇花异草鸟语花香

⑻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寓言故事:copy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望洋兴叹郑人买履

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含沙射影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天衣无缝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海市蜃楼太公钓鱼女娲造人八仙过海愚公移山

农神后稷劈山救母神笔马良补天浴日东兔西乌东曦既驾

吉光片羽开天辟地炼石补天牵牛织女清都紫微擎天之柱

日薄虞渊十日并出水漫金山松乔之寿天衣无缝巫山云雨

无缝天衣兴风作浪兴云致雨玉宇琼楼月里嫦娥云锦天章

历史故事: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三、成语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各五个故事)

神话故事:天衣无缝、夸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望梅止渴

含有夸张:气吞山河、口若悬河

1、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

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

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

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

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

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

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

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

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2、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故事】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盗铃yǎn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成语故事】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5、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6、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语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7、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

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8、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成语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