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历史故事_山门历史故事简介

裴度送儿出家典故?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

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

而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那个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法海和尚只是托名讹传而已,与法海禅师无涉,也算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场听说蔡中郎”的另一个版本。

 裴休送子出家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当时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均为著名的大居士。

他与沩山灵祐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 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

武宗灭佛时,裴休以重臣之职,尽抛功名利禄,赤心一片,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 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

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

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细读这首《警策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在孩子出家前略显絮叨的叮嘱:在寺院中要勤快,烧香换水、扫洒殿堂、修学诵经,不要偷懒。举止要从容文雅,不要顽皮嬉戏。出门办事,应当向寺院执事说明去处。与人相处,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不要因为自己出身显贵而自大逞强。其中,“莫在空门争闲气”一句说得真是既亲切又智慧。 考虑到儿子过惯了好日子,一入佛门肯定会有所不适应。

裴休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过的是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应该随缘随分,不可贪求衣食的享受,要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应该真正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能如此,则天龙八部都会欢喜赞叹。 

2、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 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草堂寺的宗密法师是这样评价的: “吾与裴公交佛道久,已知其入佛门、到佛境;及览《劝发菩提心文》,知其为佛使、行佛事……今裴公所得、所行、所演、所劝……所谓洞了自心、德等于佛,非心外求也。洞了形识、空如幻化、非自计我……” 虽然如此,但作为有情众生,在送子出家这件事上,裴休仍与世间任何一个父母一样,内心充满了不舍之情。在作为佛弟子的裴休看来,出家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真正送子出家时,面对父子亲情,裴休的心情仍然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虔心修道,求出轮回,广度众生,报答父母之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父亲,将儿子送入佛门,仍然难以割舍这份亲情。在另外一首诗中,就反映了他这两种心情。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含悲”二字在此处显得非常真实,真所谓“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在这首诗中,裴休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要常怀善念,种下善根,切忌身在佛门,心随世间之财色名利,辜负了自己出家修道之本意。在修道方面,应当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贞不屈的品行。勉励儿子立大志、成大器,修行证果,报答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 裴文德毕竟是宰相之子,状元之身,出家之初,面对寺院的苦行生活,不免发发牢骚。有一天,估计是挑水累了,就随口吟诗:“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灵祐禅师听了,微笑着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

裴文德听后,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 裴休还有一首诗是谈到送子出家的事情: 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 在江南江北鹧鸪啼鸣的时节,裴休陪同儿子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参访,诗中是以“虎溪”代指庐山东林寺。后两句“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颇具禅机,于山穷水尽的绝境之时,自然会得个峰回路转的消息。与其说这是在鼓励儿子在修道的路上坚持不懈,不如说这是裴休在参禅悟道中的心得体会,所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裴文德堪称大器,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他在离开庐山之后,又来到江苏镇江市俘山的泽心寺修禅。当时建于东晋时期的泽心寺濒临倾毁,破烂不堪。法海发誓要修复寺庙,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筹资修庙,并精研佛理。一次,法海在修寺挖土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也成了金山寺的一代祖师。

山门次第开,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原诗是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①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②首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山如锦绣拥簇。骊山有东绣岭、西绣岭。

  ③千门:夸张之语,言所有山门依次大开,以供送荔枝的马飞驰无阻。

  ④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词意虽美而失事实。”《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金沙滩我出得山门把儿望讲的什么故事?

金沙滩我出得山门把儿望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因为《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金沙滩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场景,是孙悟空等人在取经路上经过的地方。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哲理思考。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道德观念以及人性的探索。

同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如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唐僧的智慧和善良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金沙滩我出得山门把儿望讲的故事是《西游记》的故事,这也是一部值得大家阅读和研究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