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历史故事-晚唐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09-17 17:55:40 0 0 清平调故事? 《清平调》写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温庭筠韦庄的故事? 温庭筠韦庄是晚唐时的著名词人,即温庭筠与韦庄,这两人都是年少成名,但是都是受制于科举考试,屡试屡败,中年之后才勉强入仕。但是与温庭筠一生起伏潦倒不同,近60岁的韦庄终于考取了进士,而在入蜀地之后,颇受当时的蜀主王建赏识,70多岁后任蜀国宰相,位极人臣,这与大多数文人墨客相比,还是十分难得的。 但是据说韦庄在蜀地时,有一个宠妾资质艳丽,文采出众,而且能歌善舞,蜀王王建听说后,借口说让她入宫教宫女歌舞为辞,强行将这位女子夺走。韦庄虽然心中抑郁,但身份悬殊,也没有办法,于是写了《荷叶杯》、《浣溪沙》等多首词作,寄托心中的哀伤之情。 这首《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据说就是其中一首。词的上阙回忆往事,与意中人初次相逢。谢娘,就是东晋王凝之妻、才女谢道韫,所以后人就以“谢娘”来称呼有才气的女子。那一个夜晚,有花,更有如花的意中人,在“水堂西面”这样幽静隐秘的场所,画帘低垂,情人絮语绵绵,更是约定未来的相聚。 上阕写得十分甜蜜美好,而这样的设计,就是以乐景来写哀情,就是为了与下阙的相对,之前的相聚愈是欢乐,之后的别离则愈是哀伤。 下阙直言相别,从此之后连所有音信都断绝,曾经的情人变成“异乡人”,也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 通观这首词,先写回忆,再写相别,语言朴素自然,不着雕饰,明明白白,书写哀婉的心绪。 温庭筠的故事? 关于诗人温庭筠的一个故事------鱼玄机追求温庭筠 唐武宗时一个暮春的早晨,名满京华的诗人温庭筠走进了长安平康里一处破败的农家院落,他在京时就听京城文坛常常谈论着,这里一个名叫鱼幼薇的女诗童。今天,他倒要看看这个久闻其名的女诗童是否名副其实?可他自己却根本没有想到,从他一脚踏进这个农家小院,他一个四十多岁,又老又丑的中年男人,就与这个年仅十三岁,才貌双绝的唐朝三大女诗人之一的鱼幼薇开始了一段清澈绮丽的故事。 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温庭筠出题《江边柳》,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瞬间就写出了一首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虽然,鱼幼薇的绝世才华得到了验证。可鱼幼薇那双扑闪闪望着自己的美眼,却让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忐忑不安。不可否认的是,鱼幼薇虽然年仅十三岁,却属于早熟少女之列。不错,此时的鱼幼薇已经情窦初开,暗暗喜欢上了这个比自己早亡的父亲还要大的丑男人。 这时的鱼幼薇,是属于勇敢女孩之列的,对自己看中的男人期待的爱情,她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 她在自己的院子中种植了三棵小柳树,分别给三棵小柳树都起了名字,她天天在做工之余,精心的侍侯着它们,如同侍侯着自己的生命。她等待着温庭筠的到来,等待着他问起这三棵小柳树。温庭筠是时常都来得,可他总是匆匆的来匆匆的走。他来只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接济她们母女的生活,另一件就是指点鱼幼薇的诗作。 这天,鱼幼薇拽住了温庭筠的衣袖,将他拽到了三棵柳树前。既然你不主动询问,那我就拉你来揭开谜底吧。鱼幼薇问:“您知道这三棵柳树分别叫什么名字吗?”温庭筠摇摇头。鱼幼薇红着脸,痴迷地望着温庭筠说:“您听清楚了,它们就叫‘温’‘庭’‘筠’”说罢将温庭筠的手臂拉进自己怀里。温庭筠吓得抽出手,撒腿就跑。 在鱼幼薇面前,温庭筠有些自卑,毕竟自己是个又老又丑的中年人。虽然在他们那个时代,像温庭筠这样的名人,纳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为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温庭筠却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使他们的感情不出师生之轨。 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调任襄阳,鱼幼薇害起了相思病,病中,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借诗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托人将诗送到襄阳温庭筠手中,温庭筠却托人送来银子接济她们母女的生活,对鱼幼薇的感情不敢回答。 鱼幼薇是不甘心的,又以少女的幽怨情怀,写下了柔肠百结、如泣如诉的《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温庭筠一直逃避着鱼幼薇的追求,直到鱼幼薇十六岁时结识了江南名门之后李亿,可这个李亿也是一个爱情懦夫,他们结婚只三个月,他的大老婆就将鱼幼薇扫地出门,鱼幼薇只得出家为尼,取名:鱼玄机。 与秦穆公有关的历史典故? 1.知恩图报: 感激他人的恩惠并设法报答。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军來援,大败晋军,还俘虏了晋惠公。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东吴大将吕蒙因为读书少,被称为吴下阿蒙。孙权看不下去,就对吕蒙说:“你之仗军务,不读书怎么行?”吕蒙感觉军务繁忙,无暇读书。孙权批评吕蒙:“不要求你学富五车,涉猎一些历史罢了,你难道比我还忙吗?” 吕蒙为了不再挨批,就开始读书,学识渐长。有次鲁肃跟吕蒙商议国事非常吃惊:“世人都说将军不过一介武夫,没想到今日一叙学识渊博,已非吴下阿蒙。”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斗角:被世人误会最多的词语。 只要说起勾心斗角,大家马上联想到阴谋诡计,其实这个典故最初不过是形容建筑构造的精美,与明争暗斗没有任何关系。 阿房宫还没有建成秦朝就灭亡了,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个干净,世人对这所雄奇的宫殿心向往之,不少文人骚客对其缅怀,杜牧就写出《阿房宫赋》,警醒晚唐的统治者。其中有这样几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大意是说: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这就是“勾心斗角”的来历。 4.天经地义:天地间亘古不变的规则,理所当然的事情。 织布时,需要先把纵线(经)布设好,然后再用横向(纬)的线穿梭交织。所以,经线是很关键的。由这个意思引申出规范、原则,不能改变也不容置疑的道理。“义”指准则。“天经地义”是“天之经地之义”的浓缩。在古人眼中,天覆盖着,地承载着,天与地都是至高无上的。“天经地义”就是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5.食言而肥: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 鲁哀公的贴身仆人郭重发现季康子与孟武伯两人有不臣之心,就汇报给鲁哀公,请他借机责问。鲁哀公借口举行宴会,摸摸两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鲁哀公敬了个酒,接着便挖苦郭重:“你怎么吃的这么胖?” 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更何况郭重的主人是国君,季康子连忙出来打圆场:“孟武伯需要罚酒,郭重跟随大王事务繁忙、舟车劳顿,我看着都瘦了一大圈,你怎么能说他胖了呢!”鲁哀公看两人一个嚣张跋扈,一个口蜜腹剑,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心中非常恼怒,指桑骂槐地说:“吃的假话太多了,只知道顾自己不顾别人,能不胖吗?”这便是“食言而肥”的来历。 6.养儿防老:养育孩子是为了防备老年无依 宋朝有个百姓醉酒闹事,误杀邻居的老婆,被判处死刑。他的儿子愿意替父受刑,于是上堂禀明上官:“养子待老,积谷防饥,代父偿命,留名万世。”办案的官员被他的孝心感动,就赦他的死刑。 王宝川和薛平贵的故事讲讲? 王宝川和薛平贵的故事: 相传,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经过彩楼抛绣球,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贵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后来,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的国主。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结局圆满。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