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故事素材(讲历史故事素材视频)

志气底气骨气的历史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历史故事素材去哪里找?

一般来说,去史书中,典籍中,报刊杂志中,从网络中,而这些在阅读场所和工具如电脑等都能找到。但是,最主要的是要先确定阅读目的与方向,至于阅读场所和工具不必犯愁,在我们周围还是不难找到的。

另外,还有报刊杂志,古代文学典籍等,这些需要我们平时关注,经常翻阅的。

还可以去博物馆,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电脑,手机,网络等等场所和工具去阅读查找搜寻自己想得到的素材。

历史上有哪些学以致用的例子?

一、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

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

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二、福州大中寺有名老和尚,他有三位弟子。三个僧徒都到外面去行脚修行,现在回来了。一徒在都城习得诗文,一徒从诸长者学得经论,只有神赞什么也没学到。于是神赞遭老僧嫌弃,使为杂役。

一天,神赞在澡堂帮老师擦背,边说,“庙虽好,可庙里的佛不行。”老师回过头来,神赞又说,“佛虽然不行,可是还有光。”

有一日,老师在窗下默诵经文,一只野蜂想飞出去,没头没脑地乱撞纸窗。神赞见此情形,便说:“房子这么打,有门洞开,不从空处出,偏撞纸窗,白费力气。”并作一偈道:“不肯出空门,投窗是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时才出头。”

于是老师说:“你小子所言,另有一番气度,一定逢得名师,快快道来。”神赞于是把在百丈和尚门下修行悟道的经历讲了一遍。僧师心生羞愧,乞教于神赞,面流喜泪:“老僧到这般年岁才识到禅宗真诀。”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

三、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至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我是个庄稼人,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干农活,特别是在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至于葫芦里面没有空隙。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隙,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得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葫芦不是一样吗?”

如果一个人不将自己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洁的名声,但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 。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田的农夫屈谷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