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故事(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一、来自历史故事的有哪些

1.四面楚歌:源自楚汉争霸的历史故事,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2.滥竽充数:来自《战国策》的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

3.孟母三迁:描述孟轲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4.邯郸学步: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一个人模仿别人走路,结果反而学不会自己原本的步法。

5.带迟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因晚起而延误了拜访齐王的时机,便负荆请罪的故事。

6.叶公好龙:出自《汉书·杨雄传》,叶公喜欢谈论龙,但实际上并不喜欢真正的龙,比喻口是心非。

7.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更大损失。

8.囫囵吞枣: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读书不加思考,笼统接受。

9.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其帮助的故事。

10.亮友卧薪尝胆:指诸葛亮与姜维在失势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待复兴蜀汉的机会。

11.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采用围攻魏国的策略,迫使赵国得救的故事。

12.朝秦暮楚: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形容人反复无常。

13.秦晋之好: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指代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14.问鼎中原: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楚庄王问鼎中原,意图取代周天子。

15.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退避三舍,让位给弟弟。

16.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只在纸上谈论兵事而不懂实战。

二、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三、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不食周粟的故事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愿出来为官,感到十分耻辱,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

【典故】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列传》

【释义】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反义词】卑躬屈膝

傍人门户的故事

【注音】bàng rén mén hù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过节要贴桃符及门神,还要做一个艾叶草人插在门上。桃符抬头看见艾人就骂道:“汝何等草芥,敢居我上!”艾人低头应道:“你已半截入土还要争高低?”双方大吵。门神劝解他们说:“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

【出处】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

【解释】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依赖他人,不能自立

【相近词】傍人依户、寄人篱下

【相反词】自力更生、自立门户、独树一帜

拔山扛鼎的故事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项羽本纪》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近义词】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反义词】软弱无力

暴戾恣睢的故事

【注音】bào lì zì su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鲁交界的柳下村成为诸侯战争的兵源地,展跖为逃避兵役而组织人马攻占启阳城,而后又占领鄫城,队伍扩大到9000人,官僚贵族们闻风丧胆,把展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污蔑他为盗跖,说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

【出处】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

【相近词】穷凶极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反义词】慈眉善目

不堪其忧的故事

【拼音】bù kān qí yō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生活困难,可他的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孔子称赞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他过着箪食瓢饮的俭朴生活,身处陋巷,别人不堪其忧,他却视此为真正的快乐,只有他能担当大任。

【典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

【释义】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忍受愁苦

【示例】这儿环境太嘈杂,居民不堪其忧。

相关文章:

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故事

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3.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4.历史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5.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5篇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