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历史故事-圆周率的历史故事20字 2024-09-25 05:36:18 0 0 圆周率前22位故事?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从前有一位很有学问、记忆力很好的教书先生,喜欢饮酒。他常常跑到山上的寺庙找和尚一起对饮,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 一次,和尚想考考这位先生的学问和记忆力,就要这位先生背诵一遍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然后对先生说:“我再念上三遍,你如果能马上背出来,我愿意罚酒三十杯。”这圆周率可不是一般的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无穷无尽而且排列得毫无规律,一般人是不容易背出来的,何况和尚只念三遍。但是,这位聪明的先生想出了一个高招,很快就背出来了,原来,他根据读音相近的特点,听和尚念第二遍时,就编了一首歌谣:“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这样,当和尚念第三遍时,他很快就记住了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一长串复杂的数字。这个和尚听了,惊奇得连连赞叹先生记忆超人,确实非凡,只好连饮三十杯酒。 圆周率的来源故事简单说明? 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人是祖冲之。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 一块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 = 25/8 = 3.125。 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也表明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 埃及人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圆周率了。 英国作家 John Taylor (1781–1864) 在其名著《金字塔》中指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圆周率有关。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研究中发现:当一个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它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圆。这一发现提供了计算圆周率的新途径。阿基米德集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圆周率的值介于223/71和22/7之间的结论。 圆周率的故事简写?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