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历史故事_数学的历史故事100字

红楼梦中有数学脍炙人口的故事?

香菱学诗 / 香菱对诗 林黛玉 薛宝钗撕扇千金夺一笑 晴雯 林待遇 进贾府 林黛玉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贾母、王熙凤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贾妃省亲——贾元春、贾母、宝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元春省亲 贾元春探春理家 贾探春

和数学有关的成语典故?

朝三暮四:

据说,这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说,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我们就说他是“朝三暮四”

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故事?

规矩的使用

“规”就是画圆的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古人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这个意思。“规”和“矩”发明于中国,是古人用来测量、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了。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是“左准绳,右规矩”,这意思是说,夏禹是左手拿着水准绳,右手拿规和矩进行测量,规划出治水方案的。

规矩的使用,对于我国古代几何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周代数学家商高曾对“用矩之道”作过理论总结:“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这一段话,精炼地概括了矩的广泛而灵活的用途。“平矩以正绳”,是指把矩的一边放置水平,另一边靠在一条竖立的线上,可以判定绳子是否垂直。“偃矩以望高”是指把矩的一边仰着另一边放平,可以测量高度。“覆矩以测深”是把上述测高的矩颠倒过来,就能测量深度“卧矩以知远”是指上述深高的矩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测出远处两地间的距离。

爱因斯坦的数学故事?

有一次,爱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他的一位朋友去看他,顺便出个题目给他消遣,那道算题是2974×2926=?不料他刚说出口,爱因斯坦就算好了。

原来后者注意到74与36之和刚巧是100,因此可以利用一种速算法:29×30=87074×2=(50+24)(50—24)=1924把1924附在870之后,便得到了最后的答数8701924.

中国数学名人的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