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雄故事搞笑(历史英雄故事搞笑版)

这个歇后语: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的故事是什么?

1、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2、故事简介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3、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六年级上册历史故事有哪些?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杀死了燕王哙。不久,燕昭王即位。为了收复失地,他亲自登门向燕国贤者郭槐请教,寻求贤能人才的计策。

郭槐说:成帝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老师看待;成王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朋友看待;成霸业的人,把贤人作为大臣看待;而国家也保不住的国君,则把贤人作为奴隶看待。大王如果虚心听取贤人的教导,恭恭敬敬地拜他为师,那么,天下的贤人就会归附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我倒真想向所有的贤人学习,只是不知道先去召见谁最合适?

郭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想用千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

有个大臣对国王说:让我来为大王效劳吧!

过了三个月,那个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已经死了,就花了五百两黄金,把马骨买了回来。

国王大怒道:谁让你用重金去买马骨的!

大臣说: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尚且花了五百黄金,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

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大王是诚心买千里马的人,肯定会把千里马送上门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郭槐讲完故事,又说:现在大王如果真想寻求贤人做老师,那就请从我开始吧。连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有能的人呢?他们一定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

燕昭王觉得很有道理,就为郭槐修建了宫室,并把他作为老师看待。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贤能的人从各国前来投奔从善如流的燕昭王。燕国依靠了这些人才,最后终于打败了齐国。

为国捐躯,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20字以内10个?

1.屈原:一心为国为民,身赴汨罗江,志理长存。

2.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3.文天祥:忠心为国,慷慨就义向南边。

4.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5.邓世昌:黄海之战献英魂。

6.董存瑞:冲锋舍身炸碉堡。

7.黄继光:以一人之之身守国之大义。

8.刘胡兰:宁死不屈,身死以铸英魂。

9.邱少云:雄心意志抗烈焰。

10.王二小:舍身诱敌不胆怯,机智勇敢放牛郎。

拓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宋·曾几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询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清·屈大均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赵弼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元·萨都刺

忧国亡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