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故事-建筑历史故事短片

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字多?

吴公保,生于1959年,1994年11月入党。1979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房屋修缮工,先后参与外滩海关钟楼、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友邦大厦、浦江饭店、马勒别墅等优秀历史建筑全项目大修,陕西北路369号宋氏花园住宅零星修理工程等。凭借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相关项目先后荣获上海市建设工程“红花杯”优质工程奖。吴公保也先后获评“静安工匠”“上海工匠”,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个人)质量金奖。

经过近半年的闭馆维护整修,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已于5月4日重新向观众开放。作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修缮项目负责人,年逾六旬的吴公保对所有的修缮工艺细心指导、仔细查看、严格把关。修老建筑难,难在还原旧材质、老工艺,更难在还原历史建筑的精气神。吴公保这样形容每一幢“老古董”:“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小说,越读越有滋味。但真要读懂,还得有深厚的文化阅历和专业功底。”他一读就是四十多年。

1979年,20岁不到的吴公保入行成了一名房屋修缮工。刚进单位那会儿,在师傅指导下,他常常跪在地板上,一点点用木工短光刨子刨平数百平方米的硬木地板。一条工裤不到三天,膝关节全破了,这样刨出来的地板“可以清晰地照出面孔”。 1994年,吴公保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此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实、做精、做细、做到极致。他先后参与了外滩海关钟楼、友邦大厦、浦江饭店、马勒别墅等老建筑的大修,并在修缮工作中潜精研思。“中共二大会址,贯穿了我的修缮生涯。”他对中共二大会址抱有很深的感情。这也是他跑得最勤、“泡”得最久的地方。

1999年,为配合延中绿地一期工程建设,辅德里地块上的这片保护性建筑保留了下来。2001年,建党80周年之际,吴公保参与到了中共二大会址的室内外整体修缮改造。“修缮过程中,作为共产党员,他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如今,走进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序厅,一面火红、宽大的党旗映入眼帘。党旗前,共产党人群塑栩栩如生,整个序厅庄严而凝重。吴公保对自己严,对徒弟也严。“他们亲热地叫我一声‘师父’,就是为师为父,我要对他们负责任的。”去年夏天,申城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吴公保带领保留保护建筑事业部的徒弟们,登上张园保留保护建筑屋顶进行实地勘查,对建筑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仔细比对、讨论研究。

“这些技术工艺就是这一行代代相传的看家本领。”吴公保和徒弟们说,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只要有人愿意学,天南海北他都愿意教。就为着,这些重要老建筑的下一个百年。

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外观结构?

历史背景: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外观结构:宏伟,用砖石彻成。

现存状况:主要是明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外观结构工艺特色传说故事?

一、北京故宫的外观

故宫从外观看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宫的结构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殿均建筑在8米宽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大婚、册封、节日庆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宫的历史变化

北京故宫是明朝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时(1406年),开始动工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明清两朝皇宫所在地,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四、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清代后期,国运多舛,北京故宫原内府藏书画总数在万件以上,后遇英法联军火烧西郊诸园、辛亥年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战祸频仍之际,无数国宝因各种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间最令人扼腕的,是逊帝溥仪主动出卖国宝给外国人。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享受民国政府优待,居住紫禁城内廷长达13年,太监们又监守自盗,为筹划出宫后的生计,偷偷倒卖宫中珍贵文物;溥仪本人也以赏赐的名义,将宫内收藏盗运出宫。

太和殿有什么著名传说事件发生?

太和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关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龙椅。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