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历史故事-芜湖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 2024-09-30 12:39:08 0 0 芜湖典故? 芜湖的老街老巷历史十分悠久 走过“周瑜点将台”,前面的这条斜坡据说是当年周瑜训兵操练的场所,一直往前走,可通到花街,米市街,鱼市街……”在老城区城隍庙附近,摸一摸岩石垒成的墙根,仰望着高高的点将台会使你浮想联篇。 在鱼市街口,看着“鱼市街”的街牌,你不解会想到,这里难道在过去是卖鱼的吗?不错,从前这里是专门卖鱼的集市,就叫鱼市街,前面的米市街,过去是专门卖米的地方,江南鱼米之乡集市贸易都集中在这一带,电视电影片《米市春秋》就是在这一带拍摄的,那边就是花街。 走进花街,街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竹器店,挂满了竹子制作的各种样式的篮子,椅子,这条街历经了九百年的历史,仍保留着它的历史原貌。透出一种久远的历史沦桑感。 花街始建于宋代初年,座落在芜湖古城南门中心区,它南起南门湾,北至十字街,全长180米,宽3米,街道两旁为老城区居民房,因专营竹器,扎彩灯面闻名,成为竹器业一条街。民国时期这里曾被称为安丰里。 十年前,花街仍是青石板路面,踏上去使人感觉如同走在屯溪老街,街道两侧多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鱼鳞瓦顶,前店后宅,店铺紧紧相连是典型徽派建筑,与其它老街不同的是,这条街上除了一些小百货店,旅馆,和学校外,基本上都是篾匠铺。花街小学的前身是龙羊浴室,忙碌一天的篾匠们晚上都喜欢到里面靠靠,再后来就改建成了学校。人们那时要买竹篮、竹筐,总是首先想到的是去花街。尤其春节前后,这里比较热闹,县郊的农民往往赶来,购买竹筐,竹篮,总是挑着拎着回去。其实花街从1575年建街时,最出名的不是竹器,而是竹灯。 南正街民国时期称为南门正街,它位于镜湖区东南部,南起环城南路,北至儒林街全长80米,宽3米,石条路面,两侧为旧城居民区,多为店铺,因位于老城正南而得名,始建于1575年。 南正街尽管不太长,但给人一种非常古老的感觉,不仅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而且许多芜湖街上很少见到行当,在这里都能看到,例如补锅的,打铁的,修雨伞的,还有布店,药店,陶瓷店,土产日杂店,店堂一律地简单而陈旧。南正街过去十分繁荣,在芜湖古城里,它是最热闹的地方,老芜湖人缺什么都到这条街上来买。街心的青石板已经踩得凹凸不平。 身临其境,却能让人看到历史的旧貌,领略芜湖古城当年的辉煌情景。 从南正街出来到儒林街。儒林街始建于公元960年,因地处夫子庙儒林考场而得名。此街全长363米,宽3米,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南门湾,原为石板路面,早几年修成了水泥路,街道两侧仍保留着一批很有价值的古建筑,是我市现存最古老的街巷之一。 儒林街的历史很丰富,从人物来讲,相传它与孔子,汤显祖,吴敬梓,李鸿章都有密切关系。 孔庙始建于北京元符三年,其主要建筑大成殿仍在市十二中校园内,《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的原形陶镛出身芜湖县,儒家学府。明代汤显祖曾在儒林街48号的李家私人藏书楼——雅积楼上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牡丹亭》;而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不仅写了芜湖人陶镛(范进)朱卉(牛布衣)诸葛祚(郭铁笔)由此设想《儒林外史》的书名可能受儒林街名所启发。 芜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一,朱昂 朱昂,字举之,是后唐衡山县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于学无所不窥,人称之为“朱万卷”。宋初,历官洗马,蓬州、泗州知州,在任以安民节用为本。累迁江南转运使,入翰林为学士,以工部侍郎致仕。闲居以讽诵为乐,自号退叟。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三十卷传世(《宋史本传》)等。 二,薛远 薛远,字继远,明进士,祖籍安徽省无为州(今安徽无为)人。薛远敏而好学,精于礼乐、兵刑、天官、律历,尤其娴熟典故。著有《编正信都芳乐义》7卷。卒于家。追赠太子少保。 三,欧阳玄 欧阳玄,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欧阳玄是欧阳殊之后裔,元代文学家。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欧阳玄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四,张孝祥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是历阳乌江(安徽省和县)人。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芜湖红色故事? 从前有一位名叫李红的女孩,她的父母在芜湖市经营着一家红色主题的餐厅。李红从小就喜欢帮助父母做生意,她渐渐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在她长大后,她接手了父母的餐厅,并且将其发展成了一家知名的餐厅。她运用红色的装饰、美食和热情的服务,吸引了许多顾客,使得这家餐厅成为芜湖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红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芜湖市增添了一份红色的故事。 宜昌有哪些历史故事?简要讲述一个? 历史故事太多了,我觉得近代史,最有影响力的和代表性的,就是“宜昌大撤退”。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因此,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民生公司在抗战前期从上海、南京、芜湖、武汉和宜昌抢运入川的兵工器材和航空油弹器材,共计196000吨。民生公司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在抢运物资和人员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总共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伤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