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历史故事大全-关于历史鼎的资料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鼎的故事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1、鼎的来历。

《春秋左氏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启划天下为九州,设立州牧,命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代表九州。

又令能工巧匠将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仿刻于鼎身,一鼎代表一州,陈列于宫门外,使人一目了然各地的民风民俗,以避凶就吉。

据说此举可得上天赞许,夏朝就会深受天帝护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九鼎的铸成,象征着全国的统一和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代表了夏王乃天下之主,不容冒犯。

2、庄王问鼎。

夏启铸九鼎,后经商朝、周文王、周武王,传至东周王室,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天子已无力控制整个天下,只能听任各家诸侯雄起称王。

楚庄王便是五霸之一,他内修政理、外主改革,楚国很快就强盛壮大起来,即位三年,便灭了庸国,第六年打败宋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攻打戎狄,路经东周都城洛邑,在城郊举行阅兵式,耀武扬威,恐吓周室,大有取而代之之意。

有名无实的周天子被吓坏了,忙派大夫王孙满出城犒劳楚军,以讨好楚庄王。

当时楚庄王高高在上,咄咄逼人道:“听说禹启铸有九鼎,已传三代,为传世之宝,现陈列于洛邑。不知鼎的轻重和大小如何?请你为孤王讲一讲!”

王孙满早已听出庄王的弦外之音,立刻严肃地驳道:“夏商周三代相传,是靠德来维持的,不是靠九鼎。若有德,鼎虽小也重;若失德,鼎虽大也轻。现在周室虽已势威,但周天子并无过错也未失德,还不是有人可取代的时候,故而,鼎的大小,你就别问了!”

王孙满不卑不亢的回答,令楚庄王清醒了发热的头脑,也打消了他的非分之想,他自知尚无取代周室的实力,只好偃旗息鼓,告辞离去。

庄王问鼎,大有窥窃政权之意;王孙满之答,却是保卫政权之心,一问一答,隐匿着深刻的政治内涵。

3、一言九鼎。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战国时,秦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孝成王急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20名门客去完成使命,但挑来挑去就挑选了19名,还差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要求跟去,平原君将信将疑,勉强答应了他一起出使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了很长时间,希望楚王“援赵”,但楚王却始终含含糊糊,不明确答应。

这时候,毛遂说话了:“楚王,我们今天来求你出兵援赵,你始终不发一言,但你别忘了,楚国虽兵多地广,却屡吃败仗,连国都差点丢了。由此可见,实际上楚国更需要与赵国联合起来抗秦的呀!”

一席话,说的楚王心服口服,马上就答应了出兵去救援赵国。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赞誉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话语作用大、信誉高,一句话就有九鼎之决定力量!

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

传说大禹建立夏朝后,铸九鼎,用来镇当时中国的九个州,所以现在中国又叫九州,九鼎便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我们平时说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承诺重,就是从这来的.

九鼎由夏传商,由商传周,到春秋时,诸侯互相攻伐,周王室王权旁落,楚庄王在击败中原盟主晋国、使郑国彻底败服后,观兵周郊,就是在周王城外面举行阅兵,周王室派了王孙满来观看阅兵,阅兵期间,楚庄王见楚军阵容强盛,便问王孙满九鼎的重量,意思是想取周王而成为天下的统治者,王孙满回答说,九鼎向来是有德者居之,不是武力强大就能拥有的,楚庄王惭愧而退.借由这个典故,问鼎中原便成了追求天下统治权的代名词

关于鼎的成语典故?

一言九鼎,

传说大禹建立夏朝后,铸九鼎,用来镇当时中国的九个州,所以现在中国又叫九州,九鼎便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我们平时说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承诺重,就是从这来的.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