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历史故事(虎门历史传说)

一、东莞十大古村落

东莞十大古村落

一、麻涌古村

麻涌古村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这个古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古村里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古民居建筑、茶楼、寺庙等,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二、莞城太子山古村

莞城太子山古村位于莞城区,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遐迩的莞城四大名山之一。太子山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文物,如元代古建筑、古塔、古桥、古井等,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

三、清溪古村

清溪古村位于东莞市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古村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古老文化气息。其文化遗产主要表现在古建筑、古井、古桥、古宅等方面,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黄江古村

黄江古村位于东莞市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井、古桥等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一。古村内部还有主妇堂、茶楼、庵堂等文化建筑,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东坑古村

东坑古村位于东莞市北部,是一个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村落。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文物等,包括古民居、桥梁、寺庙等等,每一个建筑都在讲述着这个村子的故事。古村内部还有神秘的石窟寺,充满了古老的气息。

六、樟木头古村

樟木头古村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庙宇、民居、街巷、古井等。走在樟木头古村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远古时代的低吟和婉转的歌声,让人感受到来自历史的震撼和文化的浸润。

七、寮步古村

寮步古村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落。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建筑、街巷、祠堂等。走在寮步古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由老房子构成的原生态的古村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淀。

八、长安古城

长安古城是东莞市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这个古城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城墙、城门、古街巷、传统建筑等。走在长安古城的街道上,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九、虎门古村

虎门古村位于东莞市南部,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村。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街巷、庙宇、民居等。虎门古村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情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一个机遇历史和文化的人文景观。

十、塘厦古村

塘厦古村位于东莞西部,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落。这个古村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庙宇、民居、古井、古桥等。走在塘厦古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炊烟袅袅、钟声悠扬的古村落景象,既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韵味,也能享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

以上就是东莞市的十大古村落,每个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值得前来一探究竟。

二、广东历史的简介是什么

广东有怎样的历史文化珠江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故早在10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珠江流域活动生息。先秦时期广东为百越民族的居住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即今广州。到了三国时代,广州始得名。出于外交和财政的需要,历代广东一直是中国通过海路进行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地区,因此广东的文化中也有许多外来文化的色彩。比起中国其他地区来,广东文化更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由于历史原因,广东开发较晚,但到了明代,广东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清朝末年,广东更成为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主要策源地。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涌现出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广东最古老的名字是什么先秦以前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的土地上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广东先民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就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有“抚征南海”之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政治上的关系。先秦至秦汉广东,古时称南越,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洲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三国至隋唐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晋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时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杨广之讳而改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海郡,属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罢岭南道采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五代及宋元唐末诸藩崛起,南汉国在岭南立国,废岭南道。而广东成为南汉政权的中心地区,直辖于南汉朝廷。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废其建制,复置岭南道。宋至道三年(997年)设广南东路,为今日“广东省”名之出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西行中书省,并设立了广东道宣慰使。明清到近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广东行省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通称广东省。清为广东省,受两广总督管辖。1911年11月9日,广东省宣布独立,成立军***,成为中华民国辖地。 1916年7月6日改为文人***。其后多次成为孙中山先生反北洋***运动的大本营。 1926年11月10日省***改称省国民***。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广东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设有显著发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区(包括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宝安、惠州等地)沦入日军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攻占珠海万山群岛,全省解放。广东解放后,省***初年沿用国民***的制度,但改省国民***为省人民***。1968年2月21日,改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 1979年复为省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广东行政区域有所调整,包括将怀集由广西划入广东,将钦州、防城港、北海由广东划入广西(1965年6月),将海南独立建省(1988年)等。广东的历史故事历史概貌【简述】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先秦以前】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秦至南朝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赵佗及其后的南越国,都与汉朝一样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平定南越。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南朝时州郡县增置颇多,废并频繁,增设的州、郡、县也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宋、元、明、清时期】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又有所调整。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终明之世,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广东有什么历史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从现已发掘出土的古人类遗址来看,早在12—14万年前,人类就在此地生息、繁衍。广东地区主要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有:距今3万年前,由原始群居向氏族公社过度的封开垌中岩人遗址;距今1万—1.6万年,母系氏族形成期的阳春独石子遗址和封开黄洞遗址;距今7000—8000年,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期的英德青塘墟;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的贝丘文化遗址;距今约3000—4000年,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时期的西桥樵山文化遗址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先秦时期广东远离中原,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被称为“南蛮”之地。周朝统治者为促进百越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在岭南地区设置了“楚庭”。这一时期,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广东地区有实际的控制。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调派了大量的军民平定南蛮(现广东广西一带),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就在广东境内,郡所在番禺(现广州)。秦末,中原地区兵慌马乱,当时的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传位给自己得力干将赵佗,并嘱咐其趁中原战乱之机自立。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广东地区建立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赵佗去世后,次子赵昧(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继承王位,为第二代南越王。刘邦建立汉朝后,于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劝说赵佗归汉,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接授的汉高祖赐给他的南越王印绶,向汉朝称臣。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背叛汉朝,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被并入交州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广东属孙吴,吴黄武五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延续至南北朝时期。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地级市广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列均为地级市,除列出的四个以外还有一个雷州,为县级市) 1、广州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2、潮州潮州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3、肇庆肇庆建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4、佛山佛山作为都城的历史已将近有1400年。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其命名为“佛山”。 4、梅州梅州市也是广东省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地级市之一。建成至今已有1000多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置梅州,因地多梅花,并有梅溪,故名。1924年设梅县,1979年设梅州市。1983年与梅县合并称梅县市。1988年复置梅州市。广东最有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五岭巍峨,珠江纵横。广东先民的历史,从现已发掘的出土文物看,在广东最早出现的人类是不是马坝人。从马坝人化石可以有力地证明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在北国,而且在岭南的大地上也生息,繁衍,通过劳动创造我远古的历史文明。珠江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和发祥地。时移世易,经过了若干千万年的沧桑巨变,广东的远古人类实现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乃至奴隶社会的转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广东先民每迈进一步都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分布很广的文化遗址,主要有:距3万年前,反映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度的封开峒中岩人遗址距今约10000年至1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社形成期的阳春独石子、封开黄岩洞遗址;距今约七八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期的英德青塘墟;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韩江、珠江三角洲的“贝丘”文化遗址;距今约三四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时期的西桥樵山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广东宪兵押解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上刑场广东飞行员击落侵华日军两大王牌飞行员广东军民抗击1/8的侵华日军具体请看://south/news/gdnews/sz/kangzhan/guangdong/广东人类祖先简介、急广东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百越后裔粤海族群,根据考古发现,广东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距今十万年的粤北“马坝人”头骨化石1958年在粤北韶关的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粤北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自秦朝以后,粤海族群由于逃避战乱,不少人迁徙到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亦有部分人来到海南岛、西沙群岛和现在的广东沿海各地以及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靠近海边,以渔为业。历代移民第一批:秦汉第二批:东晋时期第三批:北宋时期第四批:南宋时期

三、虎门历史传说

1.虎门的历史故事

1、虎门销烟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

虎门销烟

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2、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内。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人民***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该馆基本陈列《林则徐禁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虎门硝烟池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

虎门销烟

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鸦片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了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鸦片。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历史大约三个星期后,鸦片终于销毁殆尽。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

2.虎门历史故事生死签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自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败亡和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已晋身为工业大国。1757年,英国消灭莫卧儿帝国,将印度纳入殖民统治,称为英属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73年取得印度专卖权,大量生产鸦片,运送到加尔各答的仓库等待输出。英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开始对华贸易之时,并不支持贩卖鸦片,认为有损国家的体面。

1833年8月23日,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国枢密院下令废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的贸易专利权和垄断权。英国东印度公司大班被驻华商务总监取代。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律劳卑勋爵为首任驻广州商务总监,并任命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后一任大班德庇时(又译戴维斯、爹核士、大卫斯)及G·B·罗拔臣爵士为副手。英国方面已训令律劳卑可作武力行动,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劳卑成为商务总监不久,就从澳门乘船,打算硬闯广州进驻,结果与两广总督卢坤发生冲突。

卢坤下令将律劳卑等人驱逐回澳门,律劳卑退回澳门不久就病亡,德庇时成为第二任驻华商务总监。由于清朝***不许在陆地上买卖鸦片,也不准将鸦片存于澳门,于是英商就把鸦片仓库设在船上,名为呀偏出阿森纳停泊在伶仃洋至台湾的周边海域,让走私鸦片者接货立券,凭券使可在广州取钱,当时,加尔各答的英国人报纸如此报道:林则徐太伟大了!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

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

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后人记述当时的情况:龚自珍亦对林则徐的安危担忧,他提议林则徐带同重兵巧匠,一旦发生战争,便可即时还击,更愿随林则徐一同南下,但林则徐不愿他卷入政治旋涡,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

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威廉·渣甸为阻止林则徐,返回英国,游说***对清廷采取强硬行动。

林则徐一知道人称“铁头老鼠”的威廉·渣甸离去便高兴表示:“铁头老鼠,狡猾的鸦片走私头目,畏惧天朝的愤怒,已经回到烟雾之地。”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提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份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

3.虎门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很久以前,广东沙角西南面是南海龙王经常出没之地。一天,龙王的小女儿亚娘独自跑到大陆海滩上玩耍,并向西游到莲花山。谁知此山上住着一只老虎精,时值有孕,正四处觅捕食物。一见亚娘便猛扑过去。亚娘吓得魂飞魄散,飞步回跑。龙王被震惊马上带着虾兵蟹将奔出龙宫,此时,亚娘生命危在旦夕。虾兵蟹将们用神棍将老虎击死。老虎受伤时,生下了一个死胎。可龙王仍不放心,生怕它死而复活,于是用一把金锁将老虎与死胎锁在江中,成了横卧珠江的两座山岛。后人便称之为大小虎山。大小虎山恰似两个看门的卫士,虎门也因此得名。南国诗人廖觅竹的《虎门观海》最是切合地理,又能声出金石,尽长国人志气:

满意请采纳

4.虎门大桥的历史传说

传说南海龙王为救爱女与莲花山神虎在此大战,龙女阿娘掉下的绣花鞋变成了阿娘鞋岛,阿娘安全逃出找到太平无事的地方称为太平。

龙王击虎木棍断成两截变成了上下横档。神虎被降,引致早产,产下的虎儿随母俯伏江心,化成大小虎山。

这牵人襟怀的神话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这里又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

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带领虎门军民筑起了百丈铁链横锁大江,凭借“进来不易,出去更难”的金锁铜关抵御来犯之敌。1841年春,英舰向岸上清军守兵发炮,守将关天培与将士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

5.虎门硝烟的故事概括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沿那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是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硝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6.历史上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

清末规模最大的一次销烟事件。

1839年 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在人民支持下,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尽数缴出鸦片。经坚决斗争,英、美等国鸦片贩子被迫陆续缴出鸦片共约237万余斤。

从6月3日到25日,在林则徐主持下,将所缴全部鸦片在虎这幅英国凹版图画中,一艘中国战船因被英国战舰“奈米西斯”号开炮击中而烧毁。此战发生于1841年1月,地点在珠江三角州亚森湾,在两个小时的作战中,11艘中国战船被击沉,500名船员阵亡,而英军只有几人受伤。

“奈米西斯”号是英国的第一艘铁甲战舰,在这样的战舰面前,中国海军的木船不堪一击。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7.虎门销烟的传说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通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清***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可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后来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后来,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一定要严禁鸦片。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助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应该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

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也没有可以充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终于决定禁烟。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人来迎接他的到来。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

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片。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面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

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接着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收缴一共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在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都没有放松,他验明收缴鸦片的数量并报告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

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石灰。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将生水马上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

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决心。

8.在虎门销烟中历史故事主人公三顾茅庐是谁

1、虎门销烟的主人公是林则徐,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诸葛亮。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3、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1]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