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历史故事-台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03 20:46:13 0 0 收购关于台州路桥的历史故事? 路桥有历史的。 路桥古称新安,现存明清古街十里长街,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傍水建街、亲水楼台和古桥为特色。路桥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相传南宋赵构南迁时赐名路桥。秦时(公元前222年),路桥属会稽;东汉建武(25年-36年)以来属章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属永宁;唐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永宁为黄岩,路桥属黄岩;新中国成立后属黄岩县、黄岩市;1994年8月,台州撤地设市,路桥建区。 椒江的界牌地名有什么典故? 台州椒江白云中学北面有条河叫高闸浦,此地名叫界牌,又叫界牌头,是早年(1949年解放前)为临海、黄岩县之交界处,河北属于临海县,河南属于黄岩县。 解放后,现在的椒江老城区,市政府,中心医院这一带应该属于原临海县,南面的万达广场,商贸核心区那就是黄岩县的故地了。 戚繼光的故事? 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皆,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 次年夏,率戚家军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 次年,升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是年11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继光“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振中国海疆,倭寇望风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三箭定龙山的故事是什么? 浙江沿海地区,流传着一个令人精神振奋的典故,叫做“一战龙山所,三箭定乾坤”。这说的是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打的第一仗。 戚继光带着满腔热情赶赴浙江,不久之后就被任命为主管宁波、绍兴、台州三地防务的宁绍台参将,但是好景不长,在戚继光接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有八百多名倭寇闯入他镇守的龙山所附近,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庆幸的是戚继光带领驻扎在龙山所的军队总共有四千人,四千人对八百人,戚继光的明军明显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戚继光对自己的首战也是相当的重视,磨刀霍霍,亲自带队勘察地形,随后布下了一个口袋阵。他命令前锋的士兵主动出击,然后诈败回营,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戚继光眼看着正到合围之时,想将倭寇一网打尽,但由于负责收口的士兵没能及时封堵到位,让倭寇趁机从来路退了回去。戚继光只好赶紧下令追捕,然而在士兵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倭寇居然来了一个反攻,将戚继光的明军杀得拼命往回逃。 这下诱敌之计失败,还乱了军心士气,更甚者是引火烧身。难道戚继光作为主将出马的第一仗就注定要损兵折将,铩羽而归吗?就在这决定胜败的关键时刻,戚继光发现倭寇的人马实际分作三队,每队都由一个倭酋统领,他立刻弯弓搭箭,嗖嗖嗖连珠箭发,命中三个倭酋,其余的倭寇见头领被杀吓得四散奔逃,不知所踪。 这是戚继光新官上任后第一仗,虽然这一仗打得略显尴尬,但是这一仗却给了当地百姓信任戚继光的信心,也进一步在军中树立了威严,为日后戚继光持续抵抗倭寇的进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活金死刘的典故? “活金死刘”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它的典故与古时刘氏一族为避战乱而改姓金有关。这个习俗延续至今,意味着在世时姓金,死后家谱或墓碑上显示为姓刘。这个习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繁体字“刘”,它由“卯”、“刀”、“金”三部分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因此有了“活金死刘”的说法。 这个习俗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金华义乌市以及富春江一带。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