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历史故事

项羽与梅花有关典故?

在这一首咏苔梅的诗里,姜夔所咏的苔梅产自会稽的项羽故里。会稽的物产中,杨梅,苔梅都享有盛名。因为这是项羽的故乡,诗入歌咏本地风物时便自然地与项羽联系在一起。这首《项里苔梅》也是借苔梅以咏项羽之作,表现了江东父老盼望项羽归来的感情。

首句写项里,苔梅枝干婆娑,绿丝飘拂,若有所待。二句说项羽将军逐鹿中原,一去未归。三四句说江东父老年年盼望他返回故里,而他的英魂却一直没有回来,令梅树枝头年年长满青苔。

设想人死之后,其魂灵归来,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环佩空归月夜魂”即是。姜夔在自度曲《疏影·苔枝缀玉》中化用杜甫诗意,有“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之语。说人的魂灵可以化作梅花,这是进一步的想象。王铚咏项里杨梅诗也作如是想,他说项羽那如同南方炎威的魂灵,落在故乡草木之中, “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即包含此意。不过姜夔咏苔梅诗又有所不同,他说项羽的魂灵并未踏着梅枝、化作梅花归来。

古诗写无人行走,则以生长绿苔衬托之,如白居易《游悟真寺》:“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梅尧臣《梅雨》:“门前无车马,苔色何苍苍”。梅枝上年复一年长着绿苔,可知项羽的灵魂并未回来。《项里苔梅》写人民昐望项羽魂灵归来,把项羽作为英雄去赞颂,这和姜夔在《越九歌·项王》一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越九歌》写越地人民祭祀的古圣贤中,就包括项羽。祀歌之末曰:“灵兮归来,筑宫崔嵬。”表达了人民的怀念。这种感情,与南宋的社会状况有关。人民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中寄托爱国情怀。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与此同调 。

全诗以苔梅起笔,又以苔梅收尾,中间充斥着项王的远逝和江东父老对他的思念,即物兴感,灵动飞扬,遗恨无涯。

梅花历史故事句子?

踏雪寻梅 唐开元年间,在襄阳鹿门山到大王洲的汉水沙滩上,诗人孟浩然总是在沙滩上走来走去。人们好奇地问他是否在寻找什么东西时,孟浩然抬头答道:“我在寻梅”。

乡亲们再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 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

而孟浩任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也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

梅的雅称与典故?

梅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梅花不仅形态美丽,而且具有坚韧刚毅等精神品质的象征意义,因而被赋予了多种雅称。

梅花的雅称有很多种,比如:“墨梅”、“寒梅”、“素梅”、“迎春花”、“一枝春”等,其中“墨梅”是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雅称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墨梅臨風独秀,隱然勝於八景之一。”这首诗赞美的是景色优美,但特别点名了竹和梅。其中“墨梅臨風独秀”暗示着梅花的高洁和坚贞。此后,“墨梅”就逐渐成为梅花的代名词,成为梅花最常见的雅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梅有关的典故。比如,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在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王羲之的书法家,有个好友有卖梅花的生意,但因为不会写梅花的字,无法为其做宣传。于是,王羲之东捣西凑地写了一幅画,诗意激昂的写道:“梅之清芬,天下无双!吾友专批,以退万商!”并亲笔题了“梅花诗”四字。后来,这幅画被传为经典,成为世界名画的代表之一,并且让梅花在文化上被人们所传颂。

望梅止渴的历史故事?

望梅止渴的故事讲的就是曹操 带领他的军队在行军途中,走到了没有水源的道路,大家的水都喝完了非常的口渴难耐,于是他就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

士兵们听到这一番话就纷纷流出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带士兵们到有水源的地方。故事告诉我们的含义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意思就是梅子很酸,人们想到梅子就会忍不住分泌唾液,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倒梅典故?

纯倒梅寓意倒霉是苏东坡被贬时的典故,所以后期国画中的梅花最后几笔都会做扬式避讳。

为什么说不能画完全倒梅,一是因为谐音,二是因为苏东坡做倒梅图是在被贬官惠州,年老,爱妾身故的情形下,愤懑下笔,寓意非常不好,因此此后的文人都对做倒梅图非常忌讳

苏东坡在倒梅图上题的悼亡诗还是比较有名的“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是一首“悼亡诗”!

倒梅如果构图需要的话是可以画的,尤其近代,感觉对这方面不是很讲究了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