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历史故事(关于锁的故事) 2024-10-05 02:27:05 0 0 锁 典故? 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绳索打个结,并搭配一种叫做骨锉的工具来挑开,这是锁和钥匙的雏形。一开始的锁是竹子、木头做的,汉朝时才出现金属锁,到了鼎盛时的明清时期,则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了。 锁通常都会做成一些形象的,如人物锁就有嫦娥奔月、仕女图,动物锁则有十二生肖、鱼,还有一些上面会雕刻各种吉祥的文字,如状元及第、麒麟送子、龙凤呈祥。 关于镇锁桥的历史故事? 在鸡笼山南坡下,有一个宽一里,长五里的鉴洋湖,湖的东面有一座135米长,2.5米宽的石桥,名叫镇锁桥。 这座桥好似长虹卧波,为辽阔美丽的鉴洋湖增添了古老的色彩。这座桥又象一条铁链,横跨湖的两崖,给人几分神秘的感觉。这座而神秘的长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离奇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在烟波浩淼的鉴洋湖里,住着一条善良的小白龙和一个千年河蚌。小白龙和河蚌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成为一对好朋友。小白龙遵守天规,辛勤尽职,按照农时季节及时兴云播雨,使鉴洋湖四周数十里方圆的庄稼岁岁丰收,人民安居乐。 不知何时,鉴洋湖来了一条黑龙。有时它潜伏在湖底,张开血盆大口,使湖面形成了一个大漩涡,而且越漩越急,把湖里大量的鱼虾卷进它的肚里;在时它摆动着大尾巴,湖面上立即掀起滚滚巨浪,使过往船只无法通行。它发起脾气来,把湖水推到崖上,淹没了大片庄稼;它闲着无事时,就吐吐毒气,寻欢作乐,祸害两岸人民。黑龙的出现,打破了往日平静的生活。 黑龙凶残暴虐,作恶多端,小白龙多次好言相劝,叫它离开。黑龙不但不听,反而恶语相加。小白龙为保护千顷庄稼和两岸黎民百姓,实在忍无可忍,就奋起和黑龙进行搏斗。它们从上湖打到下湖,从湖底打到天空,一直打了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黑,日月无光(据说上湖和下湖有两个深潭,就是它们当年打斗时留下的痕迹)。 由于这条黑龙十分凶恶,又力大无穷,善良的小白龙哪里是它的对手,体力渐渐不支,到后来只有招架之能,没有攻击之力了。眼看小白龙就要败下阵来,它的好友千年河蚌就立即上前奋勇参战。它瞅准时机,张开两扇硕大无比坚如钢铁的硬壳,把黑龙尾巴紧紧夹住,使它无法甩动。小白龙趁机脱身跃出水面,驾云直奔南天门,向玉皇大帝去告状。 当时,玉皇大帝正坐朝议事,听了小白龙的话,勃然大怒,喝道:“何方妖龙,竟敢如此无理,违犯天条,罪责难逃!”玉帝当即下旨,令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带上“斩妖剑”和“镇妖锁”,马上随小白龙一起去捉拿黑龙。 太白金星和李天王领了玉旨,带上“宝贝”,点齐天兵天将,出了南天门,由小白龙引路,浩浩荡荡,直奔鉴洋湖。 不一会儿,太白金星和李天王来到了鉴洋湖上空,站在云头向下细看,只见千年河蚌用两扇铁壳夹住黑龙的尾巴死死不放,夹得黑龙尾巴鲜血直流,把湖水都染红了。黑龙张开血盆大口,想用锋利的牙齿把蚌壳咬碎。不想这个千年河蚌已修成正果,壳硬如钢,黑龙不但没把蚌壳咬碎,反而把自己的牙齿咬断了,张着大口,呼痛不止。 托塔李天王在云头看得真切,抓住这个有利机会,祭起“斩妖剑”,只见一道耀眼的白光闪过,一条门板大小的龙舌被割掉了。霎时间,黑龙口里鲜血淋漓,痛得在水里直打滚。 这时,太白金星也不敢怠慢,抛出了“镇妖锁”。说是迟,那时快,“锁妖锁”见风就大,射出了万道金光,只听得“咔嚓”一声,黑龙的头颈被“镇妖锁”紧紧锁住,无法摆脱,只好喘着粗气,瘫在水面。为了永镇妖精,免得它将来再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太白金星和李天王经过商议,各自吹了一口仙气,镇妖宝锁立即变成了一座高大的石桥,两条长长的锁链变成了两道长堤。随后,两位星君又命令天兵天将,把这条作恶多端的黑龙压在桥下,把两条长堤分别牵向南北两岸,用力拉紧,使这条恶龙永镇桥下,永世不得翻身。由于这座桥是镇妖金锁的化身,所以大家都叫它“镇锁桥”。 妖精被擒,乌云散尽,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鉴洋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两岸的庄稼也长得分外茂盛,在小白龙的庇佑下,人人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甜。那条被锁在桥下的黑龙虽然舌头被割,无法发出声音;头颈被锁,不能任意活动,但是它贼心不死,还想挣脱锁链逃往东海。千百年来,它总想借助洪水之力,不断把金锁和锁链向下游拉,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镇锁桥”,从南向北,两道长堤和石桥都是向东略呈弧形。 南京锁龙井的传说? 南京锁龙井传说是众多锁龙井传说中的一个分支,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治水的古老愿望和对神秘力量的想象**。以下是关于锁龙井的一些详细传说内容: 1. **文化背景**:锁龙井或称锁蛟井,是中国神话故事中常见的元素,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控制水患、祈求平安的渴望。 2. **历史传说**:不同地区的锁龙井有着各自的传说故事。例如,在河南禹州,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与龙王交战,并将蛟龙封印于此地的锁龙井中。 3. **南京版本**:南京的锁龙井传说可能来源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但具体的细节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一些说法提到,锁龙井下束缚着一条龙,且有人试图拉出井中的铁链而未能成功,甚至伴随着神秘的“吼声”。 4. **真相探讨**:有学者认为,锁龙井的传说可能源于龙王庙的拆毁以及相关的历史臆测。也就是说,锁龙井的名字和与之相关的传说可能是后来附会上去的,而非最初即有此命名或故事。 综上所述,锁龙井传说是中国多个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其具体内容因地域而异,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南京锁龙井的传说虽无确切文献证明,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丰富了地方民俗和民间传说的内容。 禹王锁蛟龙的典故? 大禹治水的时候,禹州城北关住着一对老年夫妇,膝下无子,收留了一个被水冲来的孤儿做干儿。这孩子聪明伶俐,老两口爱如掌上明珠。但他一不学文,二不习武,整天跑到颍河里戏耍。老两口心里不安,生怕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无论怎样劝阻都不济事。那孩子死活不改,非下河玩水不可。老两口没办法,只好任他去玩。 十冬腊月,寒风刺骨。大禹洽水从颍河边经过,突然见河里有一顽童在玩水,浑身冒着热气。大禹定睛一看,发觉这顽童是蛟龙所变,不由暗自惊奇,立即派人盯住这孩子,暗地察看他家在哪里。 原来这只蛟龙晓得大禹的厉害,生怕被大禹捉住,因此变化成小孩,躲在这一老汉家里暂时藏身。 第二天,大禹扮作一个老汉来到顽童家里,以喝水为名,和老人攀谈起来,问道:“老哥,你家有几口人,膝下有几个孩子?” 老汉长叹一声:“唉,命中无子,收了个干儿子生性顽皮,每天啥事不干,只知道去河里洗澡,俺老两口多次劝说,他都当耳旁风。哎!把人快气死了。” 大禹说:“大冷天我见个孩子在河里玩水,想必就是他吧?” 老汉说:“正是。” 说话间,天已晌午,老人便留大禹在家吃饭,大禹满口答应。老汉让老伴做了面条招待大禹。饭刚端上桌,只见那孩子从河里回来了。他进门看见大禹,二话不说,转身就走。说时迟,那时快,大禹顺手中捏起一根面条,叫声“变”,面条立即变成一根又粗又长的铁索。他手拿铁索,只听“哗啦”一声,套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大禹喝道:“畜牲,还不快现原形!”话音没落,那顽童变成一条身长数丈,口如血盆、眼象灯笼、张牙舞爪的蛟龙。老人一见吓得浑身哆嗦。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