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老的历史故事_孝老敬老的典故 2024-10-05 17:20:13 0 0 孝亲敬老感动中国人物? 谢延信,1952年10月出生,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半坡店乡车村人。妻子去世后,谢延信倾情照顾亡妻亲人33年。1998年5月河南省总工会命名谢延信家庭为“文明家庭”;2006年10月荣获“河南省敬老楷模”特别奖;2006年10月荣获“中华孝老敬老之星”;2007年4月荣获“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200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8月荣获“河南省百名尊老爱老人物”;2007年9月荣获“河南省十大道德模范”。 33年前,面对弥留之际放心不下的妻子,他如果不许下诺言,或许此后的日子会轻松许多。 33年中,面对“一瘫、一病、一傻、一幼”的家,他如果不为了兑现诺言,或许早就卸掉了沉重的包袱。 然而,谢延信就是谢延信!诚信就像他的名字。 一诺值千金,一践卅余载,河南煤矿工人谢延信以他默默的行动,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故事,演绎了一个千古孝道、传统美德的现代新版。 面对妻子的临终嘱托,他许下诺言 1952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半坡店乡车村,一个叫延信的男孩子出生在刘家。延信小时候没吃过多少苦,他忠厚听话,勤奋好学。1973年,曾是延信小学同学的同村女青年谢兰娥经人介绍,与他正式相亲“见面”。兰娥相中了延信的敦厚老实,延信喜欢兰娥的文静贤惠。 当年,两个年轻人欢欢喜喜走进了洞房。一年后,一个可爱的女儿呱呱坠地。 然而,不幸突然降临在这个平静和美的小家庭。刚生下女儿40天,谢兰娥得了产后风,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挽救年轻母亲的生命。 极度虚弱的兰娥流着泪攥着延信的手,“孩她爹,俺知道,你是个好人,俺死后你再找个能对咱孩子好的媳妇。俺最放心不下的是俺爹娘和那呆傻的兄弟,看在咱夫妻一场的情分上,帮俺照顾他们。俺起不了身,没法给你磕头,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 一席话说得满屋子的人无不动容,延信更是泪流满面,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别操心,你的病会好的,岳父岳母也是俺爹娘,内弟就是俺的亲兄弟,我会好好待他们,你放心吧!” 丈夫的承诺让兰娥脸上浮现了久违的笑容,没过几天,她带着无尽的牵挂离开了人世。 兰娥托付给他的是个残破的家庭:岳父常年下井挖煤,身体不好;岳母体弱多病,胃溃疡、肺气肿、哮喘、关节炎等折磨得她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个仅比自己小两岁的痴呆内弟,不仅自己无法进食,还经常跑丢,让人满大街地找。 白发人送黑发人,谢兰娥的父母不吃不喝,几乎陷入绝望。 延信急在心头。一天,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给岳父母“咚咚咚”磕了3个头:“爸爸,妈妈,兰娥走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普普通通的几句承诺,延信践行了33年! 妻子走后,岳父去300里外的焦作朱村煤矿上班,延信就把岳母和内弟接到家里来。他每天忙里忙外挣着工分,岳父也捎点钱来,女儿一天天成长,家里又有了笑声。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命运又一次考验了这位汉子。 1979年春的一天晚上,岳父在煤矿职工宿舍内突然中风,昏迷不醒,被工友紧急送到医院抢救。消息传来,延信马上赶到医院,整日整夜守在病床前。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却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面对这个几乎陷入绝境的家,延信做出决定:把家搬到焦作照顾老人。矿上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他们找了两间小房。 为了这个家,延信狠狠心把女儿送回老家,让年迈的母亲照料。离别时,女儿的声声哭喊,揪着这位年轻父亲的心。此后20多年,他再没有与自己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刚到焦作时,延信没有固定工作,他在砖瓦窑烧砖、去工地当搬运工,挣钱补贴家用。 滑县老家的亲人一直挂念着他。一天,病中的老母亲实在忍不住了,叫来延信的三哥刘延胜:“快去把小亮(延信的小名)叫回来吧,他才20多岁,这样下去,咋才能寻个媳妇啊?” 三哥跑了300多里地去找了他两次,目睹这4口人的生活窘况,忍不住掉下泪来,但延信每次的回答都是:“我一走,这个家就散了。” 其实,当时也有人给延信介绍媳妇,可他提出的条件是“愿意共同伺候双亲、抚养弟弟”。这个条件吓退了好几位姑娘。岳母不愿看到女婿为了这个家再受连累,一次次劝延信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延信含泪说:“您天天骂我我也不走。”岳母听后,抱着女儿的遗像哭起来。 为了表达自己成为这个家庭一员的决心,延信思忖再三,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天,他风尘仆仆赶回滑县老家,向家里人提出一个请求:为了让岳父母放心,自己改姓为谢。 此言一出,立刻在家里炸开了锅,改姓可是个大事情!晚上,刘家挤满了家族的人,大家情绪激烈:“你不能为了前妻就忘了本啊!”不善言辞的延信低着头,就重复着那几句话:“兰娥走后,两位老人那么可怜,我改姓是为他们真把我当成亲儿子,安心度过晚年。改了姓,我还是咱刘家人啊。” 面对岳父临终感激的目光,他再次承诺 1989年春,谢延信的岳父又先后患上肝硬化、癫痫等病。别的老人住院大都由儿女轮流伺候,可延信却是一个人在医院里夜夜守着岳父,没人替,无人换,困了就趴在床沿打个盹,实在顶不住,就和衣躺在病房的地板上。 为了给岳父治病,延信遍寻偏方。拔茅草根时,他的双手被勒得出血;找不到给岳父治病用的白眉豆,他就买来种子自己种。岳父因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因为疼痛,岳父在按摩时忍不住叫骂,延信始终笑着安慰老人:“爹,别急,一会儿就好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岳父瘫痪在床整整18年。 18年间,延信每天坚持给岳父翻身、擦爽身粉,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往老人住的小屋里洒一次花露水。18年来,岳父从未生过褥疮,也从未穿过一件尿湿的衣服。就在这18年里,延信硬是靠着偏方和按摩,使岳父由卧床不起到能扶着凳子慢慢走路了。 1992年春,岳父病情加重,岳母看到女婿没日没夜地操劳,不让他为岳父继续治疗了,可延信硬是借了1000元钱,用平板车把岳父拉到10公里外焦作市最好的医院去治疗,又一次把岳父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孝老敬亲的故事50字?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2021年自强不息的人的故事? 近日,重庆市文明办发布2021年3月至4月“重庆好人榜”。此次共有20名身边好人荣登“重庆好人榜”,他们是群众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黔江区王贞六上榜“自强不息类”重庆好人。 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脱贫当自强 不忘穷乡亲 ——自强不息 王贞六 王贞六,男,现年70岁,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胜地社区12组人。妻子罗啟碧体弱多病,儿子王元文患脑膜炎后遗症。王贞六不等不靠,靠着养殖中蜂,率先脱了贫、致了富。更可贵的是,他不忘初心,毅然投身扶贫志愿服务工作,给乡亲们送蜂苗、送技术、送服务,帮助10多户贫困户共同实现了增收。他自强不息摆脱贫困,他更热心奉献助人为乐,他的故事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段佳话。2020年10月,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传说中的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吗? 有,必定有,并且还有好多;古代虽然有象两汉,隋唐那样的经济繁荣时期,但更多则是象汉末,唐末那样的战乱时期,战乱带来的是赤贫和逝世;即就是在两汉,隋唐这样的的经济繁荣时期,普通老百姓的担负也是很重的,略微遇上点天灾人祸,老百姓往往就是败尽家业;而古代的人又共同以为死人应该入土为安,关于那些现已败尽家业的人来说卖身葬父(母)就成了他们仅有的挑选! 卖身葬父的意思:是指家境贫困,父亲身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 出处“ 成语典故《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 董永,少年失恃,这以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大族为奴,交换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刻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账。言毕腾空而去。因而,槐荫改名为孝感。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六合,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我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看过我国的《天仙配》,都说这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表现。 孝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年歌颂她,赞许她。人们敬仰卖身葬父的董永,给董永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夸姣传说,更有著名的黄梅戏剧《天仙配》,就是依此创造的。听说,湖北孝感县就是董永与仙女相见和别离之处,市名“孝感”即由此而来。不管唱不尽的名曲,仍是用作地名,都是孝的赞歌。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