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的历史故事(溧阳的有关历史)

写2个有浩然正气的历史人物事件?

文天祥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元朝皇帝却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批准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据历史记载,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于谦


于谦少年时期就已显出不凡。他十分勤奋,刻苦读书,而且志存高远。他最仰慕的是文天祥,而且几十年来一直置文天祥像在座位之侧,从未更改。

在他七岁时,有位僧人看了他的面相,十分惊异,说他将来是要挽救江山社稷的人。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隔壁领居家的老人看他十分可爱有趣,于是出言调笑:"红孩儿,骑黑马游街。"小于谦却没有露怯,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表现出了他的鸿鹄之志,气势非常。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有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正式走入大明官场。

过了五年,也就是宣德元年(1426),当时圣上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于谦也跟随出征。

此时的于谦被任命为御史,朱高煦败北投降后,宣宗让于谦细数朱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言辞,气势凛然,《明史》记载 "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朱高煦,这位不可一世的汉王,在于谦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竟然是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甚至于口呼罪该万死。要知道以往在皇帝面前,朱高煦都从来没有这样过。于是宣宗大悦,立刻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

孟郊游子吟的故事?

唐代孟郊《游子吟》的故事,以民间文学形态在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传承千百年。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清河桥)人。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饱读诗书的进士孟郊于东都洛阳应铨选为溧阳县尉。在任四年,史志记载上虽无孟郊的显赫政绩,但其官德和人品却有留痕。

       孟郊清廉自律,没有利用掌管社会治安的权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他胸中有民生,笔下有乾坤。在《织妇辞》中他写道:“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在《溧阳秋霁》中他写道:“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这些,都是他关注民生疾苦,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由衷表达,也是他的为官之德。

       孟郊心存善德,恪守孝道。历尽动荡岁月,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孟郊赴溧阳一经安顿,即将老母亲从清河桥老家迎来官次侍奉。这天夜里,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做官的儿子缝补破旧的衣裳,油灯如豆,针针线线。面对此情此景,孟郊体悟着母亲的一生辛劳,感慨万分,念念有词,落笔写成《游子吟·迎母溧上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词,是对人间所有慈母的真实写照和称颂,引起天下无数人的共鸣。

光华学校的故事?

走进溧阳光华高级中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叶飞上将题写的校名——光华中学;进入校门,迎面望去,是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陈毅元帅塑像,塑像的基座上是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功业千秋,遗爱万代”八个遒劲大字。

溧阳光华高级中学

于1939年8月抗日烽火之中,在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光华,光华,光复中华”为旨意而创办。办学八十年来,从在抗日烽火之中被誉为闻名一方的“红色学校”发展成为今日现代化学府殿堂,从建校时的初中到现在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知名重点中学。

岁月不居,行板如歌,八十年风雨淬炼,八十年含英咀华,八十年绽蕊吐香,造就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培育了优良的教育传统,铸就了优质的教育品牌,是溧阳万千学子成人成才的教育沃土、求知殿堂,是溧阳人民为之骄傲的教育品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卓越的科学精英、勤勉的党政干部、成功的商业翘楚,各行各业的英才俊彦横跨大江南北,多领域杰出校友遍布五湖四海,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岁月流逝,事业留痕

今年是光华中学建校80周年,学校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80周年校庆盛典;同时,学校搬迁至燕山新区的新校区。80年来,光华人留下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足迹;80载风雨,几代师生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学校的辉煌。时至今日,学校已六迁其址,艰苦创业,负重奋进,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也曾十易其名,唯一不变的则是一脉相承的“铁军”精神和无法抹去的红色情怀。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