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历史故事_攀枝花的历史故事50字 2024-10-09 16:04:22 0 0 攀枝花荷花池大桥传说? 攀枝花可以说是桥之城,整个城市都是由桥连成,荷花池大桥只是其中之一。荷花池大桥是一座跨越金沙江的公路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因其北岸是东区弄弄坪片区向阳村街道西部的荷花池,所以得名荷花池大桥。大桥连接了钢城大道和金沙江大道。传说有荷花池大桥辫子女孩的故事 攀枝花四大古镇? 攀枝花四大古镇是田坝村、联合村、迤沙拉村和新乡村。笫一古镇,田坝回族村。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安宁河之畔,毗邻G5京昆高速,因“土地平坦、适宜田耕”而命名为“田坝”,她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的望月楼清真寺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古村落。村庄依山面水,被挂榜河与安宁河所环绕,周边农田平旷、屋舍俨然,村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风貌自然、绿树成荫。历经数百年交融变迁,留下了众多民间传说、古老建筑、特色技艺等。 笫二古镇,联合村。盐边县和爱彝族乡联合村被列入中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房屋层层连片,高低错落分布,至今约100多年仍然保存完整。民房均呈四合院落,房顶由青瓦覆盖,房脊梁用青筒瓦扣做,房顶四周均有扣瓦做翘头,现有90余户保存完好。村民均是红彝(彝族支系),其传统的红彝族嘀脚舞、手工缝制传统服饰等民俗文化流传至今,2015年“红彝族嘀脚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这里距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家墓群”2公里。 笫三古镇, 迤沙拉村。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在这里,家家户户红色外墙,绝美的红,为整个村落披上了惊艳的装束,隐约有红色佛国色达的感觉。在这里,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有起家大院、毛家大院、纳家大院等,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价值。迤沙拉是四川最大的“里颇”村寨。“里颇”人说彝语中的中部方言,“里颇”文字现已失传。迤沙拉人属于彝族中的“里颇”支系,始祖是阿普都木,因战乱自中原一带而迁移至此地生存繁衍,距今有600多年历史。逐步发展形成现在的603户,2193人的规模。迤沙拉村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典型的自然空调气候。走在村子里,凉爽的山风徐徐吹来,吹走沉沉的酷暑、闷闷的心情,带来云卷云舒澄明洁净的天和清新的空气。红色土地上的村寨越发宁静古 村子里虽都是彝族,但却有外姓汉族人。迤沙拉村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雕花,做工精细;独特的谈经古乐,600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偏僻的彝族山村里延续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高墙小巷,深深延展,户户小院,一墙之隔。它们和屋后几百年的古树都无声无息地讲述着古老村寨的沧桑故事。 笫四古镇,新山村。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是一个傈僳族聚居村,村落内傈僳族原始民居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万亩杜鹃花海和千亩米易梯田自然原生态景观,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新山村村落建筑主要分布在麦地组的山堡上,顺着山脊有序排列,高低错落,颇富立体感。这里有极具傈僳民族特色的土墙房,土墙四周以民俗画作装点,房顶以墙抬梁、梁上铺篾笆、顶盖黑瓦。村落山环水抱,环村公路延伸其间,青石小路蜿蜒于房舍之间。宁静通幽的石板路上,傈僳姑娘穿行其间,古朴典雅。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约德节、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和当地人自编自导的傈僳情韵表演展现米易新山村的别样魅力。 攀枝花有什么特色纪念品吗? 攀枝花特色纪念品以攀枝花市“天府旅游名品”为依据如下:东区攀枝花故事系列(文博文创产品),西区苏铁山药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仁和区苴却砚(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米易县伊玛织绣(非遗手工旅游产品),盐边县国胜茶(乡村旅游产品)。这些都是极具攀枝花特色的纪念品。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