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坠机历史故事(航空坠机历史故事简介) 2024-10-10 19:46:53 0 0 海尔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美国的莱特兄弟从小就喜欢画图和搞设计,还自己动手做过一些玩具。有一年,爸爸送给兄弟俩一个能在空中飞的玩具作为圣诞礼物。两兄弟看见可以飞的玩具兴奋极了,他们想,如果人也能飞上天那就好了。从此,这个梦想就在他们心里扎根了。 莱特兄弟长大后,开了一家自行车修理店,但他们并没有停止对飞行器的研究。有一天,他们看到德国滑翔机专家李林达尔因滑翔机失事而身亡的消息,这对他们触动很大,莱特兄弟决心研制出能安全地把人带到空中的飞行器。 莱特兄弟一边干活一边研究,一有空闲,他们就观察鸟儿飞翔的样子。他们结合前人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架滑翔机。莱特兄弟带着滑翔机来到一处空旷的高地,准备试飞。滑翔机飞了大约一米高,很快就降落了。虽然试飞失败了,但兄弟二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觉得滑翔机飞不高也许是动力装置出了问题。于是,他们试着把汽车的发动机装在滑翔机上。这一次,虽然滑翔机飞得稍远了一些,但由于发动机太重,所以很快还是掉了下来。 飞得千疮百孔的飞机的故事? 前不久,一张被打得像筛子、浑身弹孔累累却依旧在飞行的战机照片走红网络,凭借“皮糙肉厚”的“硬汉”形象,被网友评价为“最抗揍的飞机”。 照片中的飞机是伊尔-2强击机,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战机,总产量高达3.6万架,创下二战期间最高产军机纪录。 而这款战机的厂家伊留申设计局,是一家久负盛名的老牌军工企业。如同这架“千疮百孔”伊尔-2强击机,在近百年的企业发展史上,伊留申设计局走过了一段艰难前行的足迹。这张战机照片,背后折射出伊留申设计局怎样的成功密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家设计局,探寻它的精神内核。 2个多小时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1944年10月,在完成第150次战斗飞行任务后,苏联飞行员霍夫曼和那架被打出约600个弹孔的伊尔-2战机,从战场硝烟中抵达首都莫斯科接受表彰。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霍夫曼“苏联英雄”的称号,以表彰他在卫国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勇气。 随着英雄事迹的广为人知,那架弹孔累累的伊尔-2战机从此声名鹊起。岁月悠悠,无论是战争年代获得的口碑,还是新世纪一张照片引发的热议,伊留申设计局这款得意之作——伊尔-2强击机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曾被斯大林评价为“如红军的面包与空气般不可缺少”的飞机。 二战中,强击机主要用于低空突防。然而,当时苏联空军战机并不能满足战场需要,普遍存在飞行速度慢、防护能力弱、生存能力低等诸多短板。研发一款兼具重装甲、高速度和强火力等性能于一体的战机迫在眉睫。 1938年,伊留申设计局临危受命,研制一款新型强击机。起初,伊留申设计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机体设计上有一定的实战考量,如增加飞行座舱、油箱等部位的装甲厚度,并设置后座机枪提高防御能力。然而,这种双座型伊尔-2原型机在问世后,苏联军队高层领导并不“感冒”,要求设计局去掉后座,减轻机身重量,提升飞行速度。几经改进后,最终列装苏联空军的是单座型伊尔-2。 实战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的“磨刀石”。投入使用后,伊尔-2的缺陷很快显现出来,尾部机舱和机身下部化油器成了德军战斗机攻击的重点部位。一段时间里,被抓住命门的伊尔-2损失惨重,前线对双座型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军队开始自行改装。最终,军方认可了制造双座型的建议,有装甲遮蔽的尾部机枪手再次成为伊尔-2的标配。 改成双座型后,战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但又一问题紧接出现——缺乏有效攻击战术。双座型伊尔-2投入战场后,发起攻击方式基本上是采取低空扫射并投掷炸弹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战术不仅作战效能低,而且导致飞机战损率高,以至于1架伊尔-2平均出击8.6次就会被击落。 直到1942年7月,在苏联航空军械试验场进行综合研究后,苏联才拿出了俯冲轰炸的战术,即在攻击坦克、卡车等小型目标时,以20至30度方位角,在500-700米的距离开火最为有效。 熬过诸多考验,迎来“高光时刻”。1943年夏,库尔茨克会战爆发,满载新型炸弹的伊尔-2强击机机群飞赴战场,发挥出巨大作用。曾有史料记载,战机在2个多小时内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因此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此后,凭借“抗揍”的优势,伊尔-2在战争中一次次经受考验,为苏联取得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英雄自古多磨难。”当硝烟散尽,伊尔-2那张伤痕累累的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一架飞机被迫降落在沙漠的故事? 1993年4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座机在飞行途中遇上沙暴,飞机被迫降落在撒哈拉大沙漠里。与阿拉法特失去联系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使尽浑身解数寻找未果,最后只好借助美国的侦察卫星。十几小时之后,才在茫茫沙漠中找到了迫降飞机的准确位置,从而使阿拉法特获救。 美国使用的卫星救援系统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侦察卫星确定迫降飞机的准确位置。其位子在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的北回归线附近。 夜航的概括事例? 一、小说写了某个夜晚,三架邮政飞机分别从巴塔哥尼亚、智利和巴拉圭,一起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中的一架由于遭遇飓风而坠毁的故事。故事在貌似平行、实则息息相关的两条线上展开,飞行员法比安挣扎在电闪雷鸣的夜空,而航线负责人里维埃忐忑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动一静,一暗一明,大反差的光与影的画面交替出现,紧凑而又富有节奏感,惊心动魄。高山沙漠,风暴雷雨,这些变幻诡谲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笔下立体鲜活;而饱含感情的而又具象的文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内容还是叙述技巧,《夜航》都属中篇中的杰作。 二、作者是圣埃克苏佩里,生于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加入拉泰科雷公司,开始邮航事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起飞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一去不返,成为一则神秘传奇。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概括?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有着天生的爱好,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他 们尤其对一些旧时钟、磅秤最感兴趣。不过威尔伯比奥维尔长4岁,威 尔伯常常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们交往。奥维尔也有自己的好友。在家里,两兄弟自然玩在一块了。 1878 年 6 月,他们全家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搬到了依阿华州的锡德腊皮兹市,住在该市的亚当街。圣诞节莱特兄弟的爸爸给他们带回了一个"蝴蝶“玩具,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爸爸当场做了表演。 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为了改善家庭设施和环境,威尔伯和奥维尔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着。兄弟俩先埋头画好图样,又四处寻找修缮房屋的材料,并承担所有房子加工的车床活。他们不仅很快修建起一个舒适的前廊,并用花卉点缀走 廊的两侧,而且还重新装修室内,改变房间的布置。 1884年他们全家从印第安纳州的里士满搬到了俄亥俄州。莱特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但都没有得到文凭。奥维尔大学第三年(1889)就退学了,在哥哥的帮助下干起了印刷生意。维尔伯任编辑而奥维尔则是一部周刊West Side News(几个月后成了Evening Item晚报)的出版商。 1890年初,他们研究报纸杂志的文章以及德国Otto Lilienthal的飞行器概念图。他们对飞行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在家里, 大人们总是热情鼓励孩子们去追求知识,去调查研究一切奇特的现象。 换了另一个家庭环境,我们的好奇心也许早在它结出果实以前就被扼杀 了。”莱特兄弟高中毕业后办起了“代顿周报”。聪明的他们把报纸办得红红火火,但他们朝思暮想的还是机械。 1894年,他们把报纸典当给一家通讯社,开起了莱特自行车修理店(后成为莱特自行车公司)。从此他们开始从事自己梦想的事业。 1896年5月,他们关注了史密斯索尼安学院的Samuel Langley的蒸汽飞机模型的试飞、芝加哥工程师和致力于飞行研究的权威Octave Chanute在密歇根沙丘和湖边几部飞机模型的试飞。 1899年5月,威尔伯给史密斯索尼安学院写了封信请求得到航空方面的信息和书籍。基于Sir George CAyley, Chanute,Lilienthal, Leonardo da Vinci以及Langley的草图和灵感,莱特兄弟开始了他们的机械航空试验。莱特兄弟完成了所有理论研究就开始动手实践,他们的自行车店员Charlie Taylor成为了小组的重要一员,三人共同合作建造了第一架飞机引擎。 莱特兄弟不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飞行物——鸟类学习。他们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连几个小时仔细观察鹰在空中的飞行,研究和思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当年他们提出的许多新颖想法,都在以后的航空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莱特兄弟开始了飞行器的研制。在无法得到别人资助的情况下,他们用自行车生意赚来的钱进行飞机的研制。兄弟俩的配合是完美无缺的。哥哥威尔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拥有工程师的细致和谨慎;弟弟奥维尔则富有艺术家的想象力,敢于不断创新。 两颗智慧的大脑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正如威尔伯所说:“奥维尔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简直是共同思维,就和一个人一样。两兄弟认为飞机能不能顺利飞行,关键就在于如何设计和控制它在飞行过程中各种受力间的平衡。 维尔伯·莱特用一张水平放置的纸演示了这个问题:如果让它自由落下,在理想的平静空气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它一定是平稳落下,但理想条件是很罕见的,任何一点气流都会使得纸张翻转和飘荡。对于飞机来说,完全理想的空气条件下,要实现上天并不难,但是天空中总是存在风,这就使得实现飞机飞行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飞机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受力平衡,特别是飞机的重心和升力受力点之间的关系。 最初兄弟俩努力制造全尺寸的滑翔机,接连四个夏天,他们前往北卡罗来纳州旅行,目的地是个与世隔离的岬角。气象部门向他们建议,岬角风力大,是有利的练习场。之后不久,他们制作了第一架无人驾驶双翼滑翔机,把它象风筝一样放上了天。他们又在飞机的前面安装了升降舵,也就是一种摆动舵,可以用来操纵横轴。 莱特兄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始终是一体的,他们共享发明成果和荣誉。细心的传记作者James Tobin发现威尔伯1899-1900年写的“我的”机器和“我的”计划之后全部由第一人称单数改成了复数的“我们”和“我们的”,他说“很难想象奥维尔这么聪明出众的人是以何种力量成功的,从俄亥俄州一个小店到和资本家、总统们商议,奥维尔做到了,他从始至终都是位领导者。” 1900年10月的一个傍晚,威尔伯·莱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机骨架上,迎着海风飘了起来,他成功了。虽然这只是几秒钟的飞行,只有1米多高,但莱特兄弟的成就超过了试图靠移动身体重量操纵飞行的李林达尔。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基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1900—1903年,他们制造了3架滑翔机并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飞行,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修正了李林达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设计出了较大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在此期间,他们的滑翔机多次滑翔距离超过1000米。在当时看来,这可是不小的成就。 经过不断钻研,不断改进,莱特兄弟不仅迅速掌握了当时的飞行器制造技术,而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1903年夏季开始,莱特兄弟着手制造这架著名的“飞行者一号”双翼机。动力飞行首先需要一台发动机,但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飞机的发动机出售,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冒险制造航空发动机。 1903年12月17日。这天清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还在沉睡,天气寒冷,刮着大风,空旷的沙滩上静静地停放着一个带着巨大双翼的怪家伙,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空旷的场地上冷冷清清,到现场观看的只有5个人。10时35分,一切准备就绪。为了能够率先登机试飞,兄弟俩决定以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登机,结果弟弟奥维尔赢了。 奥维尔爬上“飞行者一号”的下机翼,俯卧于操纵杆后面的位置上,手中紧紧握着木制操纵杆,威尔伯则开动发动机并推动它滑行。飞机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先是剧烈震动,几秒钟后便在自身动力的推动下从“斩魔丘”上缓缓滑下,在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威尔伯松开手,飞机象小鸟一样离地飞上了天空。虽然“飞行者一号”飞得很不平稳,甚至有点跌跌撞撞,但是它毕竟在空中飞行了12秒共36.5米,才落在沙滩上。接着,他们又轮换着进行了3次飞行。 在当天的最后一次飞行中,威尔伯在30千米的风速下,用59秒飞了260米。人们梦寐以求的载人空中持续动力飞行终于成功了!不幸的是,几分钟后,一阵突然刮来的狂风把“飞行者”1号掀翻了,飞机严重损坏,但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人类动力航空史就此拉开了帷幕。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