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是历史故事吗 毛遂自荐出自历史故事

一、请问,毛遂自荐这成语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说起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会特别的陌生,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用到,他的意思是毛遂的自我推荐,然后现在是指自己推荐自己也比喻,自告奋勇的担任某项工作,这个成语故事它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来说一说这一个历史故事。

首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做毛遂,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秦军他们在常平一线大胜昭君之后,赵国就想要各地义和秦军答应之后退兵了,然后赵国又反悔不将城池,教父给秦国,这一局都惹怒了秦王,他就让王陵领兵再次攻打赵国,并且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然后大理当前赵国的情况也十分的危急,想要去楚国求兵解围,但是没有人前去楚国,而平原君他的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就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让平原君将他一起带去楚国。

然后,到了楚国之后,楚王只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个人一直在谈论,从早晨到中午都没有结果,然后毛遂他就上前说话,楚王认为他一个下人怎么能够如此的不分尊卑,然后非常的生气,但是毛遂并没有因为除外生气而退下,反而他上前拿着宝剑,还说10步之内楚王的性命在他的手中,楚王看他那么的勇敢,就没有再责怪他,而是听他说话,然后毛遂就把出兵员,就赵国的利益一一讲给楚王听,然后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回到赵国之后,平原君他也将毛遂奉为上宾。

最后,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就是这样的,就是比喻不经别人的介绍,就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以上内容仅是,小编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二、毛遂自荐出自历史故事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举,介绍。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指毛遂自己推荐自己。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今少一人,愿君以遂备员而行矣。’”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从事某项工作。

公元前251年,赵国都城邯郸遭受秦军围困。相国平原君受命出使楚国,想游说楚国与赵国联手共同抗秦。平原君要挑出二十个有勇有谋的门客与之同往,可挑了十九人后就再也挑不出一个合适的了。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平原君自荐,要求随同前往,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的起源。

平原君对毛遂根本不熟悉,也没听人说起过他,便认为他没本事,不愿让他同行。毛遂却大胆地说:“如果您早一点注意我,恐怕我早已像置入口袋中的锥子,锋芒毕露了。现在请您把我放入口袋吧!”听了此话,平原君终于同意了。来到楚国后,不料,楚王不想联赵抗秦,平原君也无计可施。毛遂便作为代表上前劝说楚王,分析了赵楚联合抗秦的好处。楚王终于被他的勇气和言论所折服,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同意联合抗秦。

三、历史典故毛遂自荐,此故事教会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毛遂自荐''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意思就是自己推荐自己。但是,这个成语的出处——典故来自何处呢?

这是一个战国时代的故事。毛遂是一个人名,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当时他在赵国的相国——宰相赵胜家里做门客。那时候名人政要都流行养门客,也就是谋士或者保镖。

赵胜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号称平原君。他家里养了三千门客,毛遂就是其中之一。

毛遂塑像

01关键时刻敢于自荐的毛遂

毛遂是个不善于张扬和表现自己、性格颇为内向的人。他平时只喜欢静悄悄读书思考,不怎么与人来往。所以,他在赵胜家里待了三年一直默默无闻。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大军气势汹汹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在这危急时刻,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赶紧派赵胜去到楚国求援,因为只有借助楚国的力量才能抵御强大的秦国。临行前,赵胜为了能够顺利说服楚国出兵救赵,打算精心挑选二十名门客随自己前往。他想,这样一方面可以壮大自己的声势,二来关键时刻或许有人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他挑来选去选中了十九个人,还缺一个。

这时,只见毛遂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平原君说,我算一个吧。

赵胜看了看他心想:这是谁啊?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呢?于是便问:你到我家几年了?

毛遂回答三年。

赵胜一听便非常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你是个贤能的人,到了我门下,就好比一个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很快就会显露出来(锋芒毕露)。可你来我家已三年了,大家对你没任何感觉啊,我从没听说过你有什么本事,甚至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由此可见,你一定不是我需要的人。所以你不能跟我去赵国,请留下吧!

赵胜的意思很明显:我到楚国去求救兵,必须带着能说会道有本事的人去,你这个无能庸才凑什么热闹?还是一边凉快去吧。我可以豢养着你(虽然你是滥竽充数),但关键时刻不能带你去,省得误事。

但是,毛遂不卑不亢地说,我虽然早已在你囊中,但一直没有机会崭露锋芒啊。今天因你缺人,我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毛遂向平原君赵胜自荐

这时候,那十九个被赵胜选中的人,看到这个毛遂居然大言不惭地举荐自己,都在一旁暗暗发笑,认为他不自量力。

因为赵胜实在选不出更合适的人,于是只好让毛遂跟着出发了。这二十一人快马加鞭到了楚国。

一路上大家在一起议论天下大事时,那十九个人终于发现毛遂确实不是吃闲饭的——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颇有学问,于是众人对他佩服至极。

02有备而来用气势震住楚王

到了楚国后,赵胜立即与楚王展开谈判,以求订立盟约,共同对付秦国。

谈判桌上,赵胜搜肠刮肚、竭尽全力向楚王陈述双方合作的利害关系。但是,一直到了中午,楚王还是没有痛快地答应下来。于是,那十九个人便撺掇毛遂上场。

自信的毛遂定了定神,握着随身携带的宝剑柄,一路小跑上了谈判的殿堂。他立即站在赵胜身边说:谈合纵不就是''利''与''害''的关系吗?很容易的事,为什么一上午还定不下来呢?什么原因?

他的话音还没落,对面的楚王已忍不住怒色道:你谁啊?干什么来的?

赵胜赶忙解释:这是我的随从家臣。

楚王依旧怒不可遏地大声呵斥:还不给我下去?我在跟你主人说话,你上来凑什么热闹?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毛遂一听这话,立即紧握剑柄走上前去,面露凶光对楚王说:大王敢于如此呵斥我,不就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吗?但是,我现在距离你只有十步之遥。十步之内你是无法凭借人多势众制服我的。你的性命此刻其实掌握在我的手中。况且我的主人就在你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何如此训斥我?!

楚王顿时被毛遂的气势震住了。他不由得一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对面的赵胜也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毛遂居然如此胆大。

毛遂说服楚王签订合纵盟约

03以理服人不失时机订立盟约

毛遂立即不失时机地说:商汤凭借七十里方圆之地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土地使得天下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士兵多吗?不,这是由于他们善于把握形势,而又发挥了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军队百万,这是你争王称霸的资本。如此强大的楚国理应天下无人可挡啊。秦国的白起看起来强大,其实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竟然带着几万军队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啊,连我们赵王都感羞耻,难道大王不觉得羞愧吗?合纵盟约看起来是为了赵国,但其实更是为了楚国。大王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四、毛遂自荐算不算谋略取胜的历史故事

毛遂自荐算谋略取胜的历史故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

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

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

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