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的历史故事-扁鹊的历史故事简短 2024-10-13 00:52:26 0 0 扁鹊治病是历史故事吗? 扁鹊治病是历史故事,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史书中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扁鹊作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医生,他擅长治疗各类疾病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医祖 老梁扁鹊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医生名叫扁鹊,他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被人们称作“神医”。 有一年,齐国的国王生了一种怪病,终日昏昏沉沉,蒙头大睡,叫也不醒。皇宫里的御医用了不少好药,仍不见好转,文武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皇后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 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时,有个太监说:“听说扁鹊是个神医,何不请他来看看,也许可以治好。” 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把扁鹊请来。扁鹊看了看齐王,搭了搭脉,对皇后和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过,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会处死我的。” 皇后和太子连声说:“哪有这个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谢还来不及呢,哪会处死你呢!” 扁鹊说:“既是这样,隔几天我再来。” 一天,天下大雨,扁鹊来给齐王看病。一路上,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鹊走进皇宫,来到齐王寝宫,只见齐王仍然闷头大睡,叫了几次也没叫醒。扁鹊既不脱鞋,也不脱衣,就爬到了齐王床上,把齐王推过去翻过来地折腾开了。齐王睁开眼睛一看,见一个浑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摆弄他,顿时怒火中烧,坐起来指着扁鹊破口大骂。外面的文武大臣听了,连忙赶进寝宫,齐王见了,再望望湿淋淋的扁鹊,觉得有失威严,更加生气,大喝道:“来人哪!快把这无礼野人拉出去斩首示众!”皇后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齐王根本不听。 武士把扁鹊推了出去,扁鹊对皇后和太子道:“大王今日发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不必再服药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处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过,我有个请求,不要杀我的头,把我罩在大钟内闷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鹊的要求回报了齐王,齐王同意了。 扁鹊被罩在钟内,知道时间一长就要闷死,就用手在钟边挖泥土,掏露出一个通气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钟内静气养神。 三天以后,齐王的病彻底痊愈。他想起被他下令处死的扁鹊,心中十分后悔,便同皇后和太子一同来到钟前,叫人把大钟吊起来,只见扁鹊正端坐养神,面孔红润,平安无事。 齐王见了很是惊讶,皇后和太子问扁鹊为什么要用那样粗野没礼貌的办法给大王治病,扁鹊说:“大王之病,乃因操劳国事过度,把许多烦恼之事闷在心头。积郁成疾,名为‘郁症’。这种病只有激发他生气狂怒,把胸中积郁发泄出来才会好。” 齐王和文武百官听了点头称是,赞口不绝,大摆宴席,款待扁鹊,并且赏赐了他许多金银财宝。 扁鹊的故事简写?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的专业性不容置疑。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年少时得高人加持,获秘藏医方,“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也就是说扁鹊有能看透人五脏六腑诊病的特异功能。在那个没有B超、没有X光的年代,这一技能无疑奠定了扁鹊成为神医的硬件基础。 学成后的扁鹊巡诊列国,治病救人。因为治好了不少的疑难杂症而闻名于世。 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这等起死回生的精湛医术,更是巩固了扁鹊一线名医的江湖地位。 关键是人家还非常谦虚。 据《史记·鹖冠子》记载,一次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把自己闻名天下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懂得病人的心理,了解市场规律而已,多么令人佩服。 但是身为一代名医的扁鹊,治病救人无数,却是被人刺杀身亡。 这是为什么呢?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扁鹊的典故,也就是讳疾忌医的故事。 大意是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就很直接的告诉他: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不出所料,作为一个年龄稍大又很爱面子的领导,当然是一口否认:寡人无疾。待扁鹊走后蔡桓公还对旁人说这些医生就是喜欢把没病说成有病来立功出名。虽然扁鹊一再提醒蔡桓公的病在不断严重,但蔡桓公仍是不听,最终蔡桓公病重身亡。 这件事表现上刻画了一个冥顽不灵、刻板迂腐的病人,衬托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但是也可以看出扁鹊的沟通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病人对医生,尤其是名医的意见是非常重视的。就算第一次当做玩笑话,第二次也会听进去了,但是为什么扁鹊先后劝告了蔡桓公三次都没能说服一个惜命如天的君主呢? 一国之君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虽然蔡桓公第一次没听扁鹊的劝告,但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召见了扁鹊。如果蔡桓公真的根本没把扁鹊的话当一回事,是绝不可能这么做的。每次扁鹊见完蔡桓公后,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扁鹊说完蔡桓公的病情,“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也就是蔡桓公明明想让扁鹊治病,但是扁鹊每次一说话就让蔡桓公很不开心,沟通技巧太差,容易激发医患矛盾。 扁鹊知道蔡桓公已病入膏肓后,为免给自己惹上官司,就提前逃往了秦国。扁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命陨于此。 秦国当时的国君秦武王是一介武夫,力大无脑,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此时有人向秦武王举荐了正好在秦国巡诊的名医扁鹊,于是秦武王召扁鹊入宫治病。扁鹊出手,药到病除,秦武王大悦,要封扁鹊为太医。太医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从此扁鹊成为了李醯的心腹大患,李醯决心除掉扁鹊而后快。虽然扁鹊的弟子有所察觉,还是在逃离秦国的途中被李醯派的杀手劫杀。 尽管扁鹊专业非常过硬,但是就仅凭他人一面之词就能被否定,也证明了扁鹊不善推销自己。扁鹊多年来潜心医术,其他能力就几乎被忽略了。扁鹊只适合在民间开一间小诊所悬壶济世,而无法在有激烈斗争的公立医院立足,轻则无法自保,重则惹来杀身之祸。 职场的生存法则亦如是。 1、要善于隐藏锋芒 个人能力太强,就衬托得其他人全部是猪队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的存在威胁到某些人的地位,那你就岌岌可危了。在职场上要懂得韬光养晦,适当为他人助攻,才能获取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假如扁鹊把自己的方子告诉李醯,让李醯为秦武王治病,估计就不会招致其如此妒恨而起杀机。 2、要出色的工作,也要出色地沟通 扁鹊的个人能力无可非议,但是沟通技巧太差,说话太直,极易引起反感。我一位从事美容行业的朋友说,如果一个客户来看化妆品,你千万不能说客户皮肤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你要先赞美客户的优点,引导客户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蔡桓公位居万人之上,习惯了听好话、奉承话,突然一个扁鹊直接让他毫无优越感,极易引起反感。对待这样的特殊病人,更要讲究沟通技巧,以免医患关系恶化。不然扁鹊也不至于落到需要亡命秦国的地步。 扁鹊的行医记录是怎么回事? 扁鹊的行医记录如下 1、一生的时间跨度太长 关于之前对扁鹊的存疑,第一点就是其人物事迹的时间跨度太长。最早扁鹊行医的记录是在公元前516年,那一年他前往晋国,医治了大臣赵简子,后者当时已经昏迷数日。 而扁鹊最后的行医记录,则是他前往秦国,给秦武王看病。没错,这个秦武王就是影视剧《芈月传》里芈月姐姐的儿子,最后举鼎被砸死的那位。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扁鹊先后两次医治秦武王,第一次是这位国君得了杂病,扁鹊来到后给出方案,还引起了秦武王和一些官员的怀疑,扁鹊很生气,一怒之下走了。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07年,也就是举鼎的时候把骨头给搞折了,秦武王求生欲爆棚,许诺如果可以治好,给扁鹊太医令做,这还引起了当时秦国太医李醯的记恨,最后暗地里把扁鹊给害死了。 从这些记载分析,从公元前516年到公元前307年,扁鹊都在全国各地行医,这掐指一算,好家伙,扁鹊最少也得200多岁了,而且如果不是被嫉妒的太医害死,估计还能继续活不少年。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直到了隋唐盛世的时候,咱们国人的平均寿命才40岁左右,在数千年前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战国时代,扁鹊有可能活到200多岁吗? 这里不妨给大家看几组可靠的数据:华佗活到63岁,张仲景活到69岁,李时珍活到75岁。这些都是古代医学家中高寿的了。 2、他的故事太“传奇” 除了扁鹊一生的时间跨度太大外,还有一点就是关于他的故事都很“传奇”。比如根据史书的记载,扁鹊在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酒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长桑君,后者看扁鹊是个学医的好苗子,直接收做徒弟,传授了医术和药方。 更重要的是,扁鹊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某种丹丸,最后可以透过墙体看到东西,如果看人,能直接观察到体内的五脏六腑,这不就是“透视眼”吗?大家觉得可能吗? 另外,古籍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是扁鹊去给人换心,据说鲁公扈和赵齐婴两个人找扁鹊看病,扁鹊来者不拒一起诊断,最后说有个好办法解决病症,竟然是让他们俩互换心脏。 两人竟然还同意了,扁鹊调制了一种药汤给鲁公扈和赵齐婴喝下,没一会就都昏睡了过去,扁鹊直接操刀动手术,把俩人的心脏给换了,又过了一会儿,鲁公扈和赵齐婴醒了,一看病症全好了,高高兴兴的手牵手回家了。 就这个记载来看,如果是扁鹊主刀了其他的手术,或许还可以证明他的艺术高超,但这可是互换心脏啊!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其难度也不是一般医生可以解决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现代化的仪器辅助,那么2000多年前的扁鹊是如何做到的?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