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连坐的故事_历史连坐的故事有哪些 2024-10-14 13:50:20 0 0 商鞅立林的故事? 提问者应该是问是商鞅立木,不是商鞅立林。 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三见秦王城门立木典故? 商鞅在初次进入秦国,通过贿赂秦孝公宠臣景监,三次面见秦孝公,从而实施春秋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也是最彻底的一次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贝多芬父亲故事? 贝多芬的父亲约翰酗酒成性,性情暴躁,为了赚取更多的钱,约翰就把目光盯在儿子贝多芬身上,希望把他培养成出色的音乐家,早日登台演出。为了使儿子也能成为一位像莫扎特一样的神童,约翰采用一种很粗暴的方式教育儿子。 当时年仅四岁的小贝多芬几乎每天都要在钢琴前连坐四个小时,而不能休息,假如弹错了音符,父亲就用棍子敲打他的手指,打他的头或者揪它的耳朵,约翰的乐理知识很有限,钢琴也弹的不怎么样?但他自恃甚高,认为自己足矣担任儿子的教师。 贝多芬的父亲于1792年12月18日去世。 朱元璋火烧八角楼故事? 这个故事被称为“火烧庆功楼”,也称“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 故事大概有这么几个版本,一种说法是朱元璋专门建造了一座庆功楼,但是他在庆功楼里埋下了大量的干柴和火药。刘伯温发现了朱元璋想把功臣全部杀掉的想法,所以在庆功宴上,他很少喝酒,尽量保持清醒,然后装醉。他把朱元璋的一块衣角压在自己屁股底下,只要朱元璋一有动作,他就能立刻发觉。等大家都喝醉了以后,朱元璋起身离开就刘伯温发现了,于是他暗中跟随朱元璋离开了。等朱元璋前脚出了功臣楼,那功臣楼瞬间燃起了大火,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另外一种说法也是刘伯温提前发现了朱元璋想杀掉所有功臣的想法,于是主动提出了辞官归乡的请求,并不贪恋荣华富贵。朱元璋尽力挽留刘伯温,还力劝刘伯温吃了庆功宴再走,不过被刘伯温婉言拒绝了。最后,朱元璋赏赐给刘伯温一批金银,亲自把他送出了皇宫。然而在刘伯温离开皇城以前,他去见了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这次庆功宴他也在受邀之列。刘伯温见了徐达就说:“今晚的庆功宴你少喝些酒,一定要紧紧跟在陛下身边,寸步不离知道吗?”徐达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刘伯温说他以后自会明白的,就离开了。 到了夜晚,徐达按照刘伯温的建议,不敢贪杯,时刻注意朱元璋的动向,见到朱元璋起身离开,他后脚就跟了上去。朱元璋见他跟着出来,问道:“丞相怎么出来了?”徐达说:“贴身保护陛下。”朱元璋说:“不用了,丞相快回去吧。”徐达只好对朱元璋说:“陛下真的一个也不留吗?”朱元璋大惊之下无法回答,徐达就说:“既然这样,那就请陛下替我好好照顾家人!”说完转身就要回到功臣楼。朱元璋拉住了他,罢了罢了,你跟我一起离开吧。等他们离开以后,那功臣楼就淹没在了浓浓大火里。 徐达回家以后忐忑不已,不久就病倒了,朱元璋专门赐给他鹅肉,徐达吃了就死了。有说法称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在那么多的功臣中,只有4人不是朱元璋所害,就是刘基、汤和、耿炳文和郭英。 这个故事演出来更为精彩。但是,历史上真的有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么? 翻阅明清两代的历史,可以确定的有两点:一是,朱元璋却是建设了庆功楼,但是呢这个庆功楼不是用来庆功的,而是朱元璋和群臣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 二是,庆功楼被烧过,在朱元璋时期的大学士宋濂在《张中传》里面有记述,当时这个庆功楼确实是被火烧了,因为庆功楼里面埋了炸药,在一次意外火灾中,庆功楼炸药被引爆,最后酿成了巨大的火灾,整个南京几乎被烧了一大片。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庆功楼不是朱元璋蓄意烧的。但是朱元璋杀绝功臣那倒是却有其事。尤其是在太子朱标死后,大规模,有目的屠杀开国的功臣,先后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无限的牵连,连坐,最后将几万人全部杀掉,几乎将功臣杀绝,就连之后立功的年轻派的功臣都没有放过。可以说也是古代最狠的皇帝。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