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春联的历史故事,春联历史典故 2024-10-15 00:07:15 0 0 关于对联的历史典故?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关于一个对联背后的故事?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书成诗词歌赋传天下 苏小妹至今为止都不知道是否历史上真有其人,可是在对联的世界里,她和她的哥哥苏轼的互以对联嘲讽却十分有名。 如:讽刺哥哥胡须多的一联是: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而哥哥则讽刺妹妹额头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讽刺哥哥脸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妹妹眼窝太深: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指朋字) 小妹窗前捉半风。(半风是指虱字,讽刺小妹绣花象捉虱子) 另外,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也是和对联有关,其中两难秦少游不假思索,一笑而过,但是对苏小妹出的“闭门推出窗前月”却思索再三,直到苏东坡给了一个暗示,才对出“投石冲开水中天” 另外,苏小妹和哥哥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以对联进行过戏谑。 佛印和尚: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讽刺和尚的光头) 佛印和尚: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小妹: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纪晓岚和朋友经常互相取笑,一日,一位姓陆,名耳山的朋友邀他踏青,在路过一方井时,纪晓岚取水来喝,看到井中的倒影,朋友说道:四眼井(讽刺纪晓岚近视眼) 纪晓岚立马反戈:陆耳山(陆是大写的六字,耳和山相对,井和山相对,十分工整,属于对联中的无情对) 另:纪晓岚的好朋友牛太守为儿子完婚,纪晓岚送联庆贺: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 主人家见是大学士送来的对联马上挂上,与众人品评,十分荣幸的样子。第2天,纪晓岚才告诉朋友,你还是不要挂了,我上联是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下联是说“对牛弹琴” 纪晓岚与和绅的关系经过三个连续剧的热播,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说说几个小故事: 工部和水部办公的衙门失火后,大司空金简督工重修,他与和绅一样借机搜刮金银,引起大众不满,有人在新建的衙门上贴了这样一个上联: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这个对联因为嵌入了金木水火土,被认为是绝对) 当时和绅为中书令,纪晓岚对到:南腔北调中书令什么东西 和绅记恨在心,升任尚书后,请同僚喝酒,一只狗从旁跑过,和绅故意问: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纪晓岚官居侍郎) 纪晓岚从容对到:垂尾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巧解对联: 纪晓岚一次书写了这样一幅对联送给一家三兄弟: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先斩后奏 结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震怒,要治纪晓岚的罪,纪晓岚不慌不忙的答到: 这家大哥是卖炮竹的,所以是“惊天动地” 二哥是专管斗和秤的,所以是“数一数二” 三哥是卖烧鸡的,所以是“先斩后奏(先宰后做)” 皇帝听完大笑,免罪。 巧骂庸医: 有一次纪晓岚得病,因医生误诊,吃了不少苦头,好了之后,庸医还来求取对联,以显名声。纪晓岚于是把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名句:“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换动了一下变成了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不明(名)才主弃,多故病人疏”医术不高明,所以人们都嫌弃;诊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远。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一条山脉,名字叫度朔山。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因为山上有一棵不知道长了多少万年的大桃树。在这桃树东北处的枝叶中间,却有一个不平常的洞,传说中的这个洞,就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门。这些鬼怪全都归两个神人管辖。这两个神人是两兄弟,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郁垒弟兄要是逮住了鬼的话,就拿去喂虎。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对联来历小故事? 对联最早是起源于桃符,是人们为了去除厉鬼,而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并悬挂于门上。然后随着发展,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而到了明代,随着对对子的习俗开始盛行,对联的这个词也出现了。时至今日,春节贴对联成了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 对联的来源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历史记载,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邪避凶,会在桃木上刻上神像或吉祥语,这便是最早的对联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用于装饰和祈福,还成为文人墨客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对联的创作讲究语言精练、对仗工整、意义深远,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典范。如今,对联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新居落成、结婚庆典等。 它不仅能够增添喜庆氛围,还能够传递美好的祝福和愿景。总的来说,对联是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它的来源和故事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