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对应历史故事_长征组歌对应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17 23:00:14 0 0 长征组诗祝捷历史事件及意义? 第八曲《祝捷》,表现的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打的一个大胜仗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红军刚刚结束万里的长途跋涉抵达陕北,敌人便闻风而至,妄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将红军消灭掉。1935年11月,敌人调集5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犯,形势危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在陕北的直罗镇,红军打了个大胜仗,一举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这场战役的胜利,堪称是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的奠基礼。《长征组歌》的第八曲《祝捷》,便描述了直罗镇战役的情形。 陕北的故事为何采用湖南腔演绎? 第八曲《祝捷》,表现的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打的一个大胜仗。正如歌词中所写,这场战役是“胜利完成奠基礼”。和前面几曲《突破封锁线》、《飞越大渡河》的扣人心弦不同,这一曲的战斗场面是通过一位老红军幽默诙谐的讲述来展现的。 《祝捷》是整个《长征组歌》中比较有特点的一曲。虽然也是发生在陕北,曲风却与《到吴起镇》迥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作曲家唐诃生前回忆,由于第七曲已经使用了陕西和陇东的音乐,而且非常地道,因此第八曲再使用陕北的曲调就未免重复了。于是,唐诃用了湖南花鼓戏的调子,塑造了一位湖南籍的红军战士形象,由他向战友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一仗的场景。 《长征组歌》讲到陕北,突然出现这么一首带有浓郁的湖南特色的曲子,让人耳目一新。在演唱时,“大雪飞,洗征尘,敌进攻,送礼品”的原词根据音乐需要改成了“大雪呀纷飞呀,为我洗征尘,敌人进攻送来好礼品……”,显得更加原汁原味。这样的设计,感觉就像一位湖南籍的老红军,在用浓厚的家乡话讲故事。这一曲中,合唱队员主要起一个帮衬作用,一边拍手一边听老红军讲述。紧张激烈的战斗过程,正是通过这样“讲故事”的方式还原出来,比较有新意。 这一曲的造型设计上,有很多的细节也耐人寻味。战斗打响时大雪纷飞,身上的衣服却非常单薄,还身背大刀斗笠,表现了这位老红军是从南方一路长征而来。走了这么远的路,又赶上大雪,身心不免疲惫,但是这位老红军却说这是为他“洗征尘”,表现了一种乐观精神。在整个《长征组歌》里面,这一曲起到了风格转换的作用。这是作曲的一种手法,丰富了长征组歌的内涵。 长征组歌报喜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扩展资料 组歌介绍: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 长征组歌编写历史过程? 长征组歌编写的历史过程如下: 1、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2、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3、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指哪个战役? 这个战役是指“四渡赤水”。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讴歌了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组歌出品第一次什么时候? 长征组歌出品的第一次是1964年红事长征3o週年,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所创作。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