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孔子的感想_历史故事孔子的感想和收获 2024-10-19 09:16:32 0 0 孔子的好学对你有怎样的启迪? 孔子的好学对我的启迪是学习一定与实践结合,要防止唯实践而功利;如求学只为事功,就很容易抛弃和忽略学习,一味在事功上求成。孔子说敏于事,是指对事的反应要敏捷而非事功要强大。同时,也要防止唯口头而轻实践。孔子说慎于言,则指不能以言带行,言甚于行。 1、孔子在世的时候,对别人给他的赞誉都推掉,如“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唯独对于学习,孔子不但当仁不让,而且经常自我肯定。他甚至认为很少有像自己这样“好学”的人。他对诸弟子的肯定,好学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好学在孔子那里简直是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好学,所以快乐得忘记了忧愁,甚至忘记了衰老。那么,在孔子看来,怎么做才算得上好学呢?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果决,说话谨慎,就教于有德之人,使之时时匡正自己,此谓好学。这句话蕴含着孔子独特的好学观,也是后世儒家好学的衡量标准,对于今天我们提倡学习型社会建设,很有参考意义。 3、在孔子看来,一个好学的人首先要将学习与物欲脱开。一个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同样,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锦衣玉食,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有道”之人,名闻利养并非先务。这不是排斥物质,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这一思想影响中国深远,很多出自寒门素族的士子以此自勉。 4、事实上,学习一旦被赋予过多的诉求就会走样。历史上曾经记载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可见其学习的纯粹性。所以,学习要到“好学”的程度,其目的一定是学习本身,而非其他外在。由此观之,民间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如簇”,实际是社会底层对于读书与富贵的一种想象关联。《王阳明全集》里讲到一个人读书很痛苦,问王阳明为什么那么爱读书?王阳明说你读书时总想快速求功名,欲望形成你读书时的心理压迫,当然快乐不起来。所以,读书之乐在于不要将读书之外的目的、欲望,包括物质性诉求关联起来,这是形成好学习惯的前提,也是好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5、在端正好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好学的人还要“敏于事慎于言”。即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在事上敏感果决,在言上谨慎平实。将事与言的表现纳入衡量好学者的范畴是孔子好学观的一大特色,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 6、我们习惯将读书学习与工作实践看成两个环节。在孔子看来,这恰恰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一般而言,学习者往往容易从书到书,对待事情并不积极,甚至认为事情与学习无关,是学习之外或者学成之后的事,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能力的锻造,要从对待事情上勘磨检验。所谓“敏于事”是指对待事情果决明快。现在社会的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学习与实践脱离,办事能力极低。古人认为,学习的效果与功夫反映在事情的应对与办理上。《易经》云:“君子伺机而作,不俟终日。”就是指要抓住事情办理的尺度与火候,不要等,马上办。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敏于事的人也是一个有效率的人。 7、同时,孔子认为,一个好学者要慎于言。儒家认为,人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同时说比较容易泛泛,所以言语上谨慎一些,就不会把话说大了。朱熹说,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即话容易说冒,做事难于做到位。而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常常需要考虑到事难行,故需敏;言易出,故需谨。慎于言,就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固步自封。如果语言上自满,容易自己形成暗示,不会与时俱进。从而难以把学习当成日常的功夫。儒家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意即德性再高也要在日常中不舍问学。慎于言,要求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随时保持谦虚。宋人有句云,“辩道不如平气”,即与其口沫横飞争高下,不如心平气和,慎言敏行。二者可鉴修为之高下。 8、孔子认为,一个好学的人能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只是解决了求学的存心问题与用功的方向。问题是,即使是一个人懂得了要超越功利,敏行慎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参照指导,也可能会出现大的偏差。所以需要“就有道而正焉”即要善于向有道之人学习,以之为准,校正自己。 总体而言,孔子的好学观是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好学的衡量的体系。这对时下孤立的、隔断的学习观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刻苦钻研的孔子阅读感想? 刻苦钻研的孔子这本书让我对孔子的学习态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孔子不仅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学者,更是一个不断探索、追求进步的人。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孔子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我也被孔子的谦虚、低调所感动。尽管他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学者,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这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敬佩。 总的来说,刻苦钻研的孔子这本书让我对孔子的学习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鼓励我要保持谦虚、追求进步,不怕困难、坚持信念,并且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我会珍藏这份感悟,并把它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孔子一句话的感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句话让人深思,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追求公平。这个世界上可能有着不同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但这并不应该导致某些人被剥夺了机会和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使资源更公正地分配,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发挥潜力。 此外,这也提示我们,寡不仅指数量,还可能是在机会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 我们应该持续地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不公,努力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感想? “仁者爱人”的理念基础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因此,他强调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自己的善良本性,从而成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为“仁者爱人”的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字经中的孔子论志的感想? 孔子在三字经中论志,强调要志存高远,不可轻言放弃。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人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不断前行,不被困难挫败。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志向的重要性,只有有了明确的志向,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孔子的这番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激励我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断努力追求,不轻言放弃。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