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一间屋子都打扫不好,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这句话出自清代刘蓉的《养晦堂文集》里。

刘蓉字孟容,湖南湘乡人,清朝湘军将领、古文学家,官至陕西巡抚。其代表作为《养晦堂文集》。

刘蓉少有志节,年少时把自己关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整日埋头苦读,仰头思索,想问题时便在屋内来回踱步。时间一久,屋里的一处坑洼越来越大,但刘蓉没有感到别扭,并且也习惯了坑洼。

一日,父亲来看他,看到室内的坑洼,笑着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随后命童子取土平之。

父亲走后,刘蓉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竟然有些不习惯,感觉地面凸起了一块,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

刘蓉心生感慨道:“习之中人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习惯对人的影响太大了。故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父亲的话也深深地刻在刘蓉的心里,成大事者,必先从小的行为习惯就慎重对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后汉书》所记载的陈蕃的典故。

陈蕃字仲举,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一生为官清正,少年时便胸怀大志。

陈蕃十五岁那年独居一室,苦读圣贤书,屋里一片狼藉,院里杂草荒芜。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意思是大丈夫在世,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要扫除的是天下的尘垢,怎能扫自己的一室呢?

薛勤吃惊陈蕃虽年少却胸怀大志,随后劝勉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后汉书》里没有记载薛勤对陈蕃说过这么一句话。

也许这句话只是后人的一种推测。但不论是东汉名臣陈蕃还是清朝名将刘蓉,他们之所以能名留青史,是因为他们从小便志向高远并为之而努力,他们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能“吾日三省吾身”,能从身边的小事及时反省自己,严以律己,防微杜渐。

其实真正的君子是如孔子所说的懂得反省、懂得变通的,所谓的“言必信,行必果”只是“硁硁然小人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不论是由哪个典故引出,都旨在勉励后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一屋都管理不好,何以治理天下?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大丈夫当扫天下,而始于扫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