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前言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所画内容为北宋的风俗画,这也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幅画卷是以绢本设色,此画艺术特点鲜明,采用了鸟瞰式全景法,以传统的长卷形式,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东南城角(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这一典型区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丰富繁多,但是描绘的主题突出鲜明画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也使得整幅画卷繁而不杂多而不乱,长而不亢,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这一气呵成的画卷当中,大至旷野,高耸的城墙,浩瀚的河流

到船舟上的人物,摊贩上的摆设物件,市招上的文字,甚至结绳系扣都交代的一清二楚,组织的错落有致,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但是这看似展现的大宋繁荣昌盛的背后,实则却危机重重,甚至后人再回过头来看这幅画时,给它又起了一个名字“盛世危图”。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探索一下《清明上河图》鲜为人知的秘密。

一 .《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

张择端,出生于1085年,北宋末年人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出身于儒生世家的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金榜题名,如果自己还能中个进士啥的,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他多次参加了“科举考试”,却一直未能达成目标

但是人家也没有死缠烂打,不像其他那些参加科考的人一样锲而不舍的考试,张择端果断选择了弃文从画,其实这更像考试失利后的谋生之举

科举考试

但你还别说,人家真的选对了

张择端从小具有绘画的天赋,加上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热衷于绘画书法,在艺术方面造诣极高,他也因此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供职于翰林书院

张择端苦练绘画,在画院专画人物,车船,桥梁,城门建筑,市井街道等等,绘画技艺高超。

当时的宋徽宗醉心于艺术,为此还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宫廷画院),领导各路画家一起创作,甚至还将画画融入到科举考试的内容当中,刺激了一批又一批的绘画人才,使得当时的书画艺术百花齐放。

宫廷画院

当时的高手非常之多,如李唐,赵昌,王希孟等等都是杰出的绘画大师。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虽然并非无名之辈,但并没有引起宋徽宗注意,于是他想到了根据自己的绘画专长画一幅汴京的繁华景象图来献给宋徽宗

仅仅一年时间这幅传世千古的巨作《清明上河图》就已绘画完成。

宋徽宗看到之后果然满心欢喜,一方面赞叹张择端的技艺高超,因为这幅长卷规模宏大,每一个人物,场景的描述又都细致入微,描绘的一丝不苟

另一方面,宋徽宗欣喜于国家的繁荣昌盛,认为自己非常圣明

宋徽宗

于是便用自己自创的“瘦金体”提名为“清明上河图”,而且盖上了他最喜欢的双龙小印章,以此证明彰显了自己的“盛世清明”。

那么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意图真的仅仅是为了讨好取悦宋徽宗么?

绝不是。

要知道北宋中后期政治动荡混乱不堪,但是当时的君主也都算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张择端可能效仿了前人郑侠的方法。

郑侠

[因为当时的王安石大力推行变法熙宁变法),因其“用力过猛”而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郑侠就画了一幅《流民图》来向皇帝含蓄表达变法的诸多弊端。]

流民图

于是张择端也选择用自己擅长的绘画进行委婉地规劝,决心绘制一幅汴京如今的景像图

而就在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这幅创世巨作之后不久,宋朝便发生了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

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北宋于顷刻间灭亡。

张择端不仅仅是画家,也是文人出身《清明上河图》中汴京景象事实上是实情!而非实景!

《清明上河图》看似描绘的是大宋王朝强盛富有,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实则勾勒了大宋繁华江山背后暗藏玄机,波涛汹涌,

放大100倍去看,细思极恐,那么清明上河图究竟揭示了什么?它又危在何处?

二 .《清明上河图》的种种危机

1.北宋时期,最常见的畜力工具就是牛、驴、骡、骆驼等动物。

因为马匹的短缺,几乎所有的马匹都被征用在了军事和政府的工作中,在民间的农耕当中,几乎没有马。可见当时的军事力量薄弱,画中只有区区20匹左右出现,而且别有用心。

2.画中开端描绘了开封郊外的田野风光,而就在这时,画中突然出现了一匹,因受到惊吓的马闯进城里(马的前半身已经残损),引起周围人的骚动,几个人在后面追着马匹这是否暗示着边防动荡混乱,存在着安全隐患?

3.因为古代的建筑大多都是木质结构着火就成为了很大的隐患北宋的法律也有所规定,在东京城的内外应该有120个街坊设立望火楼和巡逻兵

但在画中展现的望火楼空无一人,已经变成了休息的凉亭,甚至下面的兵营改成饭铺,酒肆之类。

4.画中展现出了城内的城墙已经衰败不堪,墙皮脱落,杂草丛生

郊内外人口络绎不绝,但仔细查看,没有守卫人员,城门前不见士兵盘查行人的身影城楼上没有一个士兵放哨

所有的军事防御形同虚设京城城门毫无防备

5.城墙的画中还特意画了一群来自西域的骆驼,但是这只骆驼队伍堂而皇之走向城内,无人检查,总之整个汴京城属于失控管理的状态,安防,消防,城防都是如此的松懈

6.画面中央,一条看似寻常的客船,正欲穿过虹桥,却因桅杆来不及放下,眼看着就要撞上虹桥桥上的行人发现呼声四起,大惊失色船上一片混乱,眼见着就要有一场大灾难发生。

7.而此时桥上的行人中,一位坐着轿子的官员和一位骑马的军官正在争道,还在争论着谁应该给谁让路,丝毫没有听到桥下传来危险的呼喊声

8.卸货的人员正在卸货,从码头上运来了即将转往官仓的官粮,但没有一个官员在场监管管理,船主们指挥着码头的工人们”光明正大”把国家的粮食运进了私人粮仓

9.百姓们苦力的计酬方式,苦力们背的包袱越多,手上的竹签也就越多,所得报酬也就越高,画中的监工正在给抗大包的苦力们发放竹签。

10.画中有一对人马刚从城外归来,画中的官员骑着马官家夫人坐在轿中,很是威风悠闲,这一行人中还有人手里提着刚打猎得到的野鸡

要知道,北宋初期就已下诏规定每年二月至九月动物们产卵哺乳的季节,在这段时间内禁止狩猎

按理说画中的人应该把鸡藏起来才是,但是却丝毫没有躲藏的意思,可见当时的官员对法律已经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了。

11.在这一行人的前方就是集市,街上有茶楼,饭铺,在官员的队伍里有一匹马似乎是受到了惊吓横冲直撞往集市里冲

周围的百姓马匹的嘶叫声惊扰纷纷向马的方向看去,街上马匹咆哮扰乱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这不正是北宋末期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对平民的欺压写照么?

12.在宋朝由于马匹不足一般人根本没有马骑,但是画中一个文人骑在马身上,趾高气昂。

这也暗示了宋朝重文轻武,当时的文人地位之高待遇优厚,不用担心什么因言获罪等,在普通老百姓都是骑驴的时候,他却骑着马匹带斗笠,而且还有两人帮忙牵马,几个随从挑着行李悠然自得的前行

13.城门口的桥梁上,一群士子趴在栏杆上赏景玩乐,其中有一个孩童乞丐拽着他们的衣服,想要讨要点零钱,可是这些士子们并不给予理会,仿佛还有嘲笑之意

14.除此之外,画中码头停泊了大量的官船和私船,原本都是应该用来运送士兵的官船粮食的,上面却装载了许多的花石纲

而那些原本应该运送普通的货物的民船,上面装的却都是些粮食

原来,当时的宋徽宗特别喜欢花石纲,所以大量的官船被用来运送花石纲,这也致使汴京城城乃至北方地区粮食短缺。

受此影响,一些商人便开始乘虚而入,用自己的民船偷偷运送私粮。

15.画中描绘的各种危机细细分析还有很多,如画中的街上人们卖的大多是低端的生活消费品人们为挣钱糊口十分辛苦。

16.古代人的思想向来保守严谨,所以大家的衣着非常讲究体面,遮盖严实,但是在张择端的画中多处有衣冠不整的人物出现。

17.而且当时的饮酒更是风气极大,画中街上有许多运酒的车辆,多个酒馆的门口放着许多酿酒用的缸……仿佛整条街上都在因为喝酒忙碌着。

张择端还对此来了个“黑色幽默”:在画中有一家挂着“赵太丞家”牌匾的高档医馆,门口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以及医肠胃病字样,暗示着这家治疗一些因饮酒过量造成肠胃损伤的病人。

北宋末年的时候,大宋已经是岌岌可危,可是开封城内繁荣的商业贸易,让宋徽宗和同朝上殿的大臣们蒙蔽了双眼,危机之处数不胜数.....

然而徽宗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却对于自己治下的繁华景象骄傲不已,那么北宋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 .《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画中人数大概有810多人,所有牲畜加起来90多头大小船20多只房屋楼阁100多栋推车和乘轿也有20多件。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人尝试去临摹,并且各个版本大小繁简不尽相同。

其他版本《清明上河图》

目前已知的国内外私藏的摹本就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国内外画家无不赞叹,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其他版本《清明上河图》

此画甚至在所有的世界名画当中也属最有排面的一幅,画中人物数量可谓世界之最

而且记录的各种人间的社会百态也是其他很多作品望其项背的,其中数量巨大的各种细节融入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所作这幅“神品级”创世佳作,一心想要委婉地劝诫宋徽宗国家存在的一些种种弊端

可叹宋徽宗只看到了东京的繁华与喧闹,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他想要用绘画诉说着百姓的人间疾苦,可宋徽宗却认为百姓们的生活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