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错就改的历史故事(能知错就改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21 16:18:40 0 0 知错就改的历史故事? 廉颇和蔺相如都为战国处了很大力,廉颇依仗自己的功劳,看不起蔺相如,蔺相如家人对蔺相如说,廉颇太狂妄,蔺相如说我连强大的秦国豆不怕,我怎么怕他,我怕我两个不团结,让别国专空子,廉颇听了难看羞愧,就背上背荆条请罪,从此两人和好。 关于知错就改的故事李世民? 当然最有名的是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就与他说了很多话。而李世民见魏征来了赶紧把鸟塞进衣袖里,导致最后鸟被憋死了。 魏征就说“皇上呀,现在是困难时期,我们应该艰苦奋斗,而不是享乐的时候!” 李世民以后也就在也没弄过名花异草了,而专心政事,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知错能改的典故?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这也是一则关于知错能改的典故。 相传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盗跖的大盗,他胆大妄为,屡次为所欲为,横行乡里,众人无法制止。后来,盗跖受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教育,他深受启发,开窍悟道,意识到自己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害于社会,于是决定改过自新。 盗跖在学习儒家思想后,逐渐归正了心志,严禁自身的非法行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后来,他还进献给齐国国君一份珍贵的礼物,让齐国国君对他改过自新产生了好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认清错误,并真诚地悔改,就有可能得到纠正和重新开始的机会,知错能改是一个人最大的善举,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历史上有哪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今天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它就是战国时代的齐宣王。 齐宣王在历史上离明君还差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执政的那段时间,齐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他发扬光大了稷下学宫,基本上是促进“百家争鸣”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打造出了灿烂的“先秦文化”。(稷下学宫的创始是齐桓公始创的,但是是齐宣王将其发扬光大) 那么,齐宣王和勇于面对错误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从他娶了“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钟无艳(钟离春)说起。这钟无艳有多丑呢?《列女传·齐钟离春》中这样形容:“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四十,无所容入,炫嫁不雠,流弃莫执。”意思就是她是个大额头,眼窝非常深,手指也很长,是个大骨节,还是朝天鼻,并且还有喉结,脖子很粗,头发稀少近乎秃头,弓着腰,还是鸡胸,皮肤黑的像漆。已经四十岁了,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想要嫁人但没人娶,四处流浪无人理会。 齐宣王在刚开始执政的时候,每天都沉醉在歌舞和后宫的欢乐之中,不思朝政,后来钟无艳找到了齐宣王,指出了他的四处错误,一是没有注意周边的强国威胁,内部却又许多奸臣,不关心百姓只注重爱好;二是耗费金钱大兴土木,百姓疲惫不堪;三是亲小人,远贤臣;四是沉迷酒色,日夜歌舞,外不邦交,内无贤治。齐宣王听了之后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表达他悔改的决心,他命人拆掉了渐台,放弃了歌舞,罢免了那些小人,不再使用珠宝装饰,开始操练起兵马,充实国库,遣散了后宫,并将宫院的四个大门全部打开,招揽贤人来觐见直言,并且册封钟无艳为皇后。从此齐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的佼佼者。 虽然齐宣王立钟无艳为王后是为了表达其不贪恋美貌,但是齐宣王的前后对比,无不说明他是个勇于面对,改正自己错误的典范。 以上观点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欢迎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