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历史故事100字-班超的历史故事100字 2024-10-21 17:08:17 0 0 历史书上的班超事件怎么概括? 班超是两汉文化孕育的伟大英雄,后世难得一见啊! 东汉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社会风气很正,人们正义感很强,出现了不少奇人异士,这和明清时期重用循规蹈矩的人完全不同。 汉高祖刘邦功不可没啊!是他开创了保护人才、任用人才、信任人才的大汉王朝统治文化。 光武帝刘秀不愧为中国历史八百多位皇帝中的佼佼者,是他身体力行,严于律己,为人正直,作风勇敢,以一种近乎侠义的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二百年。 班超正是两汉文化孕育起来的优秀人物,是当时真正的社会精英。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扶风平陵人。班超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姑是汉成帝班婕妤班恬,班恬擅长汉赋,和贾谊、淮南小山、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一样,处于汉赋作家中的第一梯队,在女作家中则独占鳌头。 重要的是班恬的理想很大,她是冲着母仪天下去的,她也确实有这个实力,由于汉成帝的愚蠢,班恬的理想才没有实现。 这种壮志未酬会对家族后人产生很大影响。 班超的父亲是大历史学家班彪,班彪的水平仅次于司马迁,也是历史学家中的第一集团,《汉书》基本上就是在他的手里创作的。班彪也是壮志未酬,他曾经是冲着太子太傅使劲的,但由于光武帝不太容人,对这种智慧高超的知识分子心存抵触,班彪的仕途一直不得志,直到晚年才作了徐县县令。班氏家族积累了大量的心理能量,他们的出名发迹已经是势不可挡了。 班超的哥哥是《汉书》作者班固,他当然也是不错的历史学家,还是不错的汉赋作家,只是班固胆子小了点,一生为人谨慎,长期担任宫廷文职工作。班超的妹妹是班昭,《汉书》最棘手的《八表》就是她完成的,班昭相当于宫廷教师,在汉和帝、汉安帝的时候,班昭经常出入皇宫,对两个哥哥班固、班超多有帮助。 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历史学家,历史上称之为“三班”。 班超本来也是读书出身,几乎涉猎了所有书传,但他读书和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不一样,他愿意贯通大义,但不喜欢深究细节。 父亲班彪对他这种学习方法并不看好,结果家里的体力劳动都归他了,在班彪看来,班超日后难成大器,和亦步亦趋的班固没法比。 在辛苦劳作中,班超倒是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干起活来很有感觉。 一件事使全家对班超刮目相看。班彪死后,班家生活困难,他们从京城回到了老家扶风。此时班彪已经写成了《史记后传》几十篇,班固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写作《汉书》。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人告发,说他“私修国史”。汉明帝是个性子急的人,班固同郡曾经有个叫苏朗的人,因为伪造图书谶纬被捕入狱,很快就处死了。班固的案子和苏朗的案子看上去很相似,班家人非常紧张,一筹莫展。 此时弟弟班超主动请缨,他决定去洛阳告御状,亲自上书汉明帝,替哥哥班固鸣冤。 班超连夜起身,策马飞驰,穿华阴,过潼关,来到洛阳,诣阙上书,引起了汉明帝的重视,汉明帝召见班超核实情况。 班氏家族因祸得福,汉明帝对班固的做法非常认同,对他的才华多有赞誉,立即释放了班固,让他官拜兰台令史,负责掌管校订皇家图书。 班固屡试不第的仕途在弟弟班超的帮助下打开了新局面。 哥哥班固当官了,班家人又迁回了洛阳,但兰台令史的薪水有限,班家人又多为文人,他们的生活依旧清苦,班超替别人抄录书籍挣钱养家。班超是那种学大意通大概的人,对这种一笔一划的抄书工作非常不擅长,一天又一天地捏着鼻子干。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辍业投笔,仰天长叹,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毫无疑问,班超开始为自己规划人生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首开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傅介子也是汉使,他只身刺杀楼兰国王,使楼兰归附汉朝。看来班超对出使异域真的是有感觉啊!实际上西汉时期在西域立功的猛人很多,他随口举出的两个人正是代表人物,张骞代表的是旅途遥远,傅介子代表的是行事果敢,后来班超的业绩涵盖了两个人的精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没有兴师动众,靠手中千八百人的兵力,征服了整个西域。 但当时班超得到的是嘲笑,家人不理解,外人也不理解。班超感慨啊:“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多么熟悉的语句啊!大鹏将展翅,雄鹰将奋飞,这是最后一次鸣叫了,以后不会再有了。 在中国古代,卦士、相士发挥着人生规划师的作用。班超迷茫之际请教了相士,相士说:“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这个相士好搞笑啊,称抄书的班超为“祭酒”。祭酒原本是举着酒器带头祭祀的人,东汉时的博士祭酒是五经博士之首,后来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擅长恭维别人,看来不是一天的事了。 相士的话和班超的理想正好相符,他赶紧问具体情况,相士说:“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至此班超的人生规划已经完成,方向有了,一切就都有了。 但命运和班超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汉明帝看到班固,突然想起了那个告御状的班超,就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不用问啊,这一家都是文化人,个个都是写书的料儿,哪能让人才不得其用啊 历史上的班超是个什么样的人?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30?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班固是著名的史学家,《汉书》的修撰人。他们的父亲班彪和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一家都是治学大家,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班超从小就对史学很有兴趣,立志要在文学上有所造诣,算是个文艺青年。 后来班超和他的母亲迁居至雒阳,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但他不以此为耻,更加努力读书。据说班抄书的时候常常感慨:大丈夫岂能总是与笔墨打交道,应该张骞他们一样建功立业。这就是弃笔从戎的由来,不过当时除了冷笑,班超什么也没有得到。后来,班固向皇帝举荐弟弟班超,结果班超却因为办事不利被免,算是为年轻交了学费。 自西汉末期以来,中央对西域的掌控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匈奴趁机又恢复了在西域的影响力。后来班超随军攻打北匈奴,在其中表现优异,很快得到了窦固的赏识。窦固是燕然勒石的窦宪的曾祖父。于是派他出使西域。 一番准备后,班超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首先到达了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鄯善王一开始对班超等人很热情,后来慢慢就变淡了。 班超分析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所以当机立断,召集大家除掉匈奴使团。所谓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出自这里。按照计划,班超顺风纵火,大家一起出发,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不是被杀就是被大火吞噬,可谓完胜。 第二天,班超将此事告知鄯善王,对方大惊失色。班超趁机好言抚慰,打完了再给个甜枣吃。一番操作下,鄯善王愿意归附汉朝,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整个事情可谓圆满。 班超回京后向窦固作了详细的汇报。窦固很高兴,并上表请求再派班超出使西域。于是班超带着原来的三十多人再一次向西域进发。不久,一行人来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于阗王自持有匈奴撑腰,态度冷淡。国师还趁机挑衅班超,这让班超大为不满,并决定杀鸡儆猴,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于是借机杀死了国师,还割下了手机。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的作为,因此更加惶恐,立刻下令杀死北匈奴使者,重新归附汉朝。经过两次现场教学,西域诸国彻底被征服,纷纷派出王子入朝为人质,西域与汉朝的关系才算是又接上了。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凭借智勇,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国家恢复了与汉朝的臣属关系。 不久汉朝帝位更迭,匈奴又趁机作乱,汉廷担心班固独木难支,便想召他回来。可是西域诸国的臣民都不忍班超离去,班超自己也不舍得前面的努力白费,于是毅然决定继续留下,并平定了叛乱的几个国家,整个西域又回到汉朝手里。 后来,班超向皇帝上书,不仅分析了西域各国的形势及自己的处境,还构思了完整的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皇帝非常高兴,再次给班超以重任,并给他加派人手。在朝廷的支持下,班超相继收服了龟兹、姑墨、温宿等国,整个西域已经全部臣服于汉朝。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封他为定远侯,后人又称班超为班定远,成就了万里封侯的美谈。 自此,班超已经经营西域三十年,年迈的班超自感久居偏远异地,逐渐开始思念故乡。不久便上书皇帝,请求返回故乡,皇帝有感于班超的功勋,即刻召班超回朝。 同年九月,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