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著名历史故事-常州的著名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23 14:02:28 0 0 武进洛阳的由来? 洛阳原名永安里,洛阳的老石桥,桥名也叫永安桥(此桥已在1976年疏浚武进港时拆除)。永安里名称的来历,可追溯到南朝萧梁时代。据说在一年夏秋之交,阳湖泛滥,晋陵和无锡两县县令吴、许二人会同治水,正在沿湖巡视,忽然洪峰突起,见此情景,两人唯有对天祷告:“宁亡邑宰,勿亡我民”,当即跳水而死。洪灾过后,湖西村落的人逐渐回归,重建家园,期望从此平安,所以叫永安里。并把为治水而死的吴、许两位县令,尊崇为“永安里土地”,称做“吴、许二圣大王”,建土地庙供奉之。 至于永安里因何改名洛阳,洛阳西街秦观祠内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谱》都有记载。北宋政和(宋微宗年号)年间,秦观的小儿子秦湛任常州通判,定居毗邻县新唐乡,以姓名村曰秦村。秦观的五世孙秦宗贤从秦村迁居永安里,奉秦观的六世孙秦禹夫出任河南洛阳县尉,死于任所。禹夫的儿子秦春,扶榇归葬永安里,因哀痛其父死于任所,即把永安里改为洛阳,以资纪念,此即洛阳名称之由来。 常州的人文始祖季札贤德和诚信的故事是?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今常州)一代,又称(延陵季子)。贤德:季扎之父寿梦继承吴国王位后,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诚信: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常州小东门桥历史? 小东门桥是我市老城区东北部横跨关河的一座桥梁,五代时称“东钦桥”,明代改称“永安桥”。由于不在大运河的主河道上,加上该桥的体量、结构,与广济、通济、惠济等古桥有一定的差距,故在我市的桥梁档案中,有关小东门桥的记载很少,仅有“始建于明代”等寥寥数语。近日翻阅毗陵西盖《永思堂赵氏宗谱》,意外发现有明代赵琬撰写的《重建永安桥记》,对该桥作了专门的记载。 赵琬(1387-1451),字叔琰,号梅庵,武进蠡河赵墅人,明永乐辛卯(1411)举人,后任多地教谕,宣德九年(1434)为翰林院待诏,十年任国子监司业,充任经筵讲官,自此声名鹊起,威望日隆。为官十七年,历经宣德、正统、景泰三朝,以教书育人、培育俊才为己任,传道、授业、解惑,以方正、博学、刚直著称,门生弟子遍布天下,是当朝的名臣硕儒。他关心家乡,热爱桑梓,体贴百姓,利用自身影响力尽可能为地方办实事好事,特别关注家乡的教育、水利等事业,曾先后撰写《武进县学科举题名记》《武进县学岁贡题名记》《宜兴重修晋平西将军周公庙记》《重修德胜新河魏村船闸记》等文章。正统七年(1442),他在离京回常时,应常州府县之邀,专门写下这篇《重建永安桥记》。 根据记载,永安桥建于1442年,时间要稍早于我市的广济、通济诸桥。从体量来看,长度达30余米,高近8米,宽近5米,虽不尽高大雄峻,也可确保舟车交会通过。从结构看,应该是采用砖砌拱型形式,与传统的采用大块条石纵联建桥方式相比,材料无需远购,所耗资费较少,由于关河河道比较狭窄,因此采用这种相对简单的建桥工艺还是适宜的。 与一般的桥记不同,赵琬的《重建永安桥记》虽然也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修桥的由来、新桥的规模、资费的来源、开竣工日期等基本内容,但更多的是借题发挥,借古喻今。他借用一些典故事例,阐述议论地方衙门和朝廷命官的为政之道。在充分肯定常州知府莫愚和武进主簿马彦斌在建桥等方面政绩的同时,也不忘告诫他们:修桥铺路本是衙门职责所系,是官员的份内之事,要时刻把百姓出行交通等公共事业放在心上,努力为之。如果政府失职,就会出现“不由道而横行,不由梁而川游”等种种乱象。同时要统筹兼顾,因势利导,博采众长,方能事半功倍,也能名垂千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既要“有作为”,也要“善作为”,但绝不能“不作为”。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正因如此,这篇《重建永安桥记》具有不寻常的风采,使人读后回味悠长。 常州为什么有恐龙? 常州别名“龙城”,这里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不是恐龙。 “龙城”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常州古城墙形似龟形,而龟为龙种,因此不称“龟城”而称“龙城”。一是说民间有“六龙阴聚于毗陵”的神话传说,常州城外发生过九龙恶战的故事。三是说常州南北朝时期出过齐、梁两代15 位皇帝,有龙气,才出了这么多皇帝,所以叫做“龙城”。 如今,人们说到“龙城”常州,首先想到的却是恐龙。常州人硬生生造了一个与恐龙有关的主题乐园——中华常州恐龙园,尽管整个江苏迄今为止都没有出土过任何有关恐龙的化石。 文笔塔的历史? 中国大约有十几座文笔塔,但是当人们提及文笔塔时,最常说的还是位于常州市红梅公园的文笔塔。文笔塔原名太平寺塔,建于南北朝时期,但是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文人们用的毛笔,所以又被形象地成为文笔塔,岁月如梭,太平寺塔的本名已经随风逝去,文笔塔却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千年风霜,当初气势恢宏,装饰精美的文笔塔已经不复当年的壮观,却平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几经翻修,如今的文笔塔隐约可见当年的盛况。 其实,早在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文笔塔初建,当时取名为建元寺,江山异姓,改朝换代,文笔塔也几经废兴,多次被修葺。后来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更名为“文笔塔”。文笔塔高约五十米,登上塔,可以远眺山下的美丽风光,草木葱茏,群鸟略过,令人赏心悦目。新中国时期,由于爱国人士的捐赠,文笔塔再次得以修复。“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当初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成为了“文笔夕照”的典故,修葺一新的文笔塔得以再次展现这样的美丽景象。景区内融合了常州的历史传说,汇集了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诸多的亭台楼阁,表达了今人对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瞻仰之情。如今的文笔塔已经不再是学子们的祭拜场所,但人民来到这里,看到那些饱经沧桑的砖瓦,依然可以想见,当年被文人学子视为笔魂的文笔塔的旧景。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