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是不是历史故事)知错就改是不是历史故事呢

历史上有哪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今天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它就是战国时代的齐宣王。

 

齐宣王在历史上离明君还差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执政的那段时间,齐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他发扬光大了稷下学宫,基本上是促进“百家争鸣”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打造出了灿烂的“先秦文化”。(稷下学宫的创始是齐桓公始创的,但是是齐宣王将其发扬光大)

 

那么,齐宣王和勇于面对错误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从他娶了“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钟无艳(钟离春)说起。这钟无艳有多丑呢?《列女传·齐钟离春》中这样形容:“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四十,无所容入,炫嫁不雠,流弃莫执。”意思就是她是个大额头,眼窝非常深,手指也很长,是个大骨节,还是朝天鼻,并且还有喉结,脖子很粗,头发稀少近乎秃头,弓着腰,还是鸡胸,皮肤黑的像漆。已经四十岁了,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想要嫁人但没人娶,四处流浪无人理会。

 

齐宣王在刚开始执政的时候,每天都沉醉在歌舞和后宫的欢乐之中,不思朝政,后来钟无艳找到了齐宣王,指出了他的四处错误,一是没有注意周边的强国威胁,内部却又许多奸臣,不关心百姓只注重爱好;二是耗费金钱大兴土木,百姓疲惫不堪;三是亲小人,远贤臣;四是沉迷酒色,日夜歌舞,外不邦交,内无贤治。齐宣王听了之后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表达他悔改的决心,他命人拆掉了渐台,放弃了歌舞,罢免了那些小人,不再使用珠宝装饰,开始操练起兵马,充实国库,遣散了后宫,并将宫院的四个大门全部打开,招揽贤人来觐见直言,并且册封钟无艳为皇后。从此齐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的佼佼者。

 

虽然齐宣王立钟无艳为王后是为了表达其不贪恋美貌,但是齐宣王的前后对比,无不说明他是个勇于面对,改正自己错误的典范。

 

以上观点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欢迎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知错就改成语故事?

尚书令左雄曾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又推荐冀州刺史冯直为将帅。冯直因分赃而犯法。周举因此上书弹劾左雄。左雄不解,就问周举为何要这样。周举列举出赵宣子支持韩厥杀自己的仆人的例子。左雄立即知错就改,原谅了周举。

知错就改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人知道了错误就改正。

猪八戒知错就改的事例?

因调戏嫦娥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在福陵山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

后成为唐僧的弟子之一,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九九八十一劫难,因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最后被如来佛祖亲封为“净坛使者”。

哪些寓言告诉我们知错就改的道理

亡羊补牢: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叶公好龙:口头上表示喜欢或者不喜欢,未必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这种喜欢或者不喜欢是否真实可信。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徐悲鸿知错就改的故事?

知错就改名人事例:

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现实主义画风。

听某老人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一乡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氏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

乡人说雄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鸭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画错了。徐氏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

名言:

1、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3、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扩展资料:知错能改的名人事例还有以下:

孟子休妻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

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

“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

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

这不正是你无礼吗?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批评虽很尖锐,但是句句有根有据,于是孟子赶紧认错。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