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忠的历史故事,g详细介绍水浒传中关于忠的两个故事

一、历史上既尽忠又尽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2、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

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3、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4、包拯辞官尽孝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不仅办案公正无私,还十分孝顺。

公元1027年,包拯凭借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包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建昌县离包拯家很远,他的父母年纪大了,经受不住长途跋涉,没有办法与他一同前往,但他又不忍心离开父母,所以非常苦恼。

最后,包拯只好上书请求皇上,让他安排自己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皇上被包拯的孝心感动了,就任命他在离家不远的和州任监税官,专门掌管钱粮税收。

包拯一接到任命,就立刻回家告诉父母,希望父母能够与他一起前往和州。父母舍不得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但是一想到儿子要离家到外地做官,他们又忍不住伤心难过。包拯看在眼里,既心疼,又着急。

晚上,包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再次上书,请求辞去官职,专心留在家里侍奉父母。

包拯每天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母守丧。

5、介子推——尽忠尽孝,坚贞不屈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

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

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二、g详细介绍水浒传中关于忠的两个故事

《水浒传》一书描绘了北宋末期梁山好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读完此书,我感慨于仁人志士出淤泥而不染,将军义士为民请命而浴血,铭记于梁山泊英雄们的忠和义。

忠是什么?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对亲人誓死守护,对朋友坦诚相待。宋江一腔为国热血,却遭奸人陷害,逐出朝廷。他起义之后,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帜,为了百姓扫尽一切不平事,这是对百姓的忠诚。但是宋江仍然没有泯灭报国的志向,对于自己已经背叛的国家一心想着招安,这是对国家对政府的忠诚。招安之后,看到国家内忧外患四起,主动率军保卫国家,破大辽,战幽州,擒王庆,灭方腊。几次深陷危难却仍然浴血奋战。这是真正的忠诚,血一样红的忠诚。但忠也有愚忠。宋江明知大宋内部腐败无能,已经不可救药。但他仍然死心塌地的报效,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然而他的君主卸磨杀驴,征战归来没有厚重的金银财宝,只有一杯毒酒。宋江仍然从义,饮下之后,自当身死,没有反抗。这是彻彻底底的愚忠。但是我想宋江并不想要荣华富贵,不是为了那个腐败政府,而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不敢将起义做到底,是怕灭亡了北宋,国家会被敌寇侵占,人民就会惨遭屠戮。他是怀着有朝一日重入朝廷,铲除奸佞,清明朝堂,中兴大宋的愿望才降了腐败的宋朝廷。最后虽然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但是却没乱臣贼子的骂名,而是有了忠的的高风亮节。

忠的含义是广阔的。追求于上不负国家,下不负于黎民百姓。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的民心是重中之重。而民心却是要“忠”来维护的。不管是宋江,还是千古历史忠臣无数。取决于国家兴亡的是臣子的忠。只有那些底层的官吏怀着一颗为国家奋斗的忠心,自然而然对于人民就会处理好每一件事,做到问心无愧。人民有一个好官,就不会造反,而是拥戴这个国家。

而北宋奸臣无数,即使有宋江一人忠心。但是兵灾四起,狂澜再兴,安能再挽回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不仅反映宋江自己和他那个时代,也反映在任何一个朝代——“忠”的举足轻重,即使对于现在也是具有警醒意义的,我们只有人人对祖国忠诚,中华复兴一定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人人都说忠义,说明忠和义是连在一起的。在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以忠义为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这是朋友之间的义。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团结在一起奋战,这是对人民的义。为了亲人可以一命换一命,这是亲人之间的义。梁山人马不过数万,而官军多达数十万,为什么宋江他们可以每次都打胜仗呢?这是团结的力量,而团结则需要这群人的心与心之间有“义”。有了义,就有不怕为朋友,为战友牺牲,这样无形中就凝聚了军队和集体的心。能不打胜仗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黑旋风李逵。使得一对大板斧,看来生性鲁莽,却义气冲天。他为了义,以宋江马首是瞻。于公是服从,于私是两个人心照不宣的义。

他经常为了朋友的冤屈挺身而出,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为他们打抱不平,时常弄出了人命,但是那是坏人,不足惜。而李逵却有杀身之祸。我佩服他的豪侠,更佩服他的义。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挟着一身义气行遍天下路,为了朋友舍生忘死,浴血厮杀。难道他们不怕死吗?不,义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在他们心里,为了义值得奋不顾身,值得用生命去奋斗,即使血洒大义,可是却留了一道义的亮丽风景线在人间。人生来就有理想,而这个义就让人生无憾了。

读《水浒传》的义能够读出一个时代的英雄,也能读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义和对待义。从梁山好汉中我看到了对朋友的义,亲人的义,人民的义和国家的义。读了十二世纪的大宋,我们也应该学会义,是对国家的义。也应该像梁山义士一样为了国家的复兴顽强奋斗,诠释大义。

我们的祖国遭受过敌寇的侵略,就有民族的大义。我们中华儿女体现大义,为了祖国血洒疆场,扞卫了民族尊严。有卢沟桥战士的顽强,有左权的不屈献身,有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还有黄继光的勇堵枪口。这种义和《水浒传》中为国家奋斗的义是一样的,都蒙上了爱国血色的义。

读了十二世纪《水浒传》的义,牵连起二十世纪保家卫国的义,对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们也应该学会义,也是对国家的义。现在没有了战火,只有和平。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在心中树立起报国,强国,复兴的志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扛起民族的责任,抒写我们中学生在这个青春洋溢的时代对祖国的忠和义。

三、关于忠诚的历史故事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忠诚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忠诚的历史故事篇一:68年没有分开过一天的夫妻,死亡时间也只差几小时

George和Dorothy Doughty在1946年结婚。Dorothy的前夫的二战中死亡,和她前夫在一个团的George就写了一封吊唁信安慰这个悲伤的新寡妇。如此一来二去,很快就在通信中擦出了爱的火花。据说他们从没有一天离开过彼此,从结婚到生子再到五个孙子和2个曾孙的出生,一天都没有分开过。George91岁的时候因为胸腔感染住院,92岁的Dorothy在几天后也因为带状孢疹住进了同一个医院。Dorothy去世时George还处于昏迷状态,在对老伴的死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他也在10小时后撒手人寰。

忠诚的历史故事篇二:苦等主人9年的忠犬

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或是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就不赘述。八公是一条日本的秋田犬,也是东京大学一位教授的宠物。每个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八公都会在涩谷车站欢迎主人下车,然后一人一狗一起走路回家。然而,1925年的一天,大学教授得了脑溢血死亡,八公并不懂主人已死还是一直在车站等着主人回来。八公在涩谷车站等了九年,最终成为日本人眼中忠诚的典型。在他死后,人们在涩谷车站前面为它竖立了一块雕像。上图是教授的妻子和火车站工作人员在八公死后不久发现它的尸体。

忠诚的历史故事篇三:在奥斯维辛为陌生人而死的修道士

Maximilian Kolbe是圣方济各会教士,他所在的教堂为成千上万的逃亡者提供避难所,其中包括二战时期的犹太人。最终在1941年被捕、监禁,并在后来关进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年7月,有三个男人逃出。作为惩罚,SS指挥官命令抓10个男人活活饿死防止更多人想逃。Kolbe不是被选中的人,可是当有一个人向他祈求帮忙的时候他自愿站出来顶替那个男人。在接受惩罚的整个过程中,他都冷静地领导其他人祈祷,三个星期之后只有他活了下来。最后,指挥官命令人给他注入苯酚致死。他也自愿地把手抬起来给人注射,自此成为了圣人一样的人物。

忠诚的历史故事篇四:申包胥

春秋时代是“乱臣贼子”迭出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涌现出申包胥这样一个执着、忘我的爱国忠臣,正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个那个时代,更照亮了中国历史。

当好友伍子胥言“我必覆楚”时,申包胥则谓“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申包胥没有阻止伍子胥实现他的“义”,而是去践行一个更大的“义”——对国家的忠诚。

在楚国国都陷落、昭王出奔,申包胥“不受命”就一个人来到秦国请求援助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秦哀公没有立即答应,于是“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终于打动了“素沉湎,不恤国事”的秦哀公。可见,申包胥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执着而又热烈的,到了完全不顾自己生死的地步。

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兴楚成功后,申包胥简单的以“非为身、非为名、非卖勇”婉拒昭王的赏赐并退隐。从申包胥先前的作为来看,断不会贪图名利,且楚昭王是一个较为贤明仁善的君王,申包胥功成身退,可知不是出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因,而是出于真心。这表明申包胥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尽自己的一份职责,是出于对祖国的真心的忠诚。而在时隔近三十年后,又不辞劳苦出使越国,为越国灭吴做出了贡献。

在那个“礼乐崩坏”,臣弑君、子弑父的时代,在那个各国人才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施展抱负纷纷游走他国的年代,申包胥始终尽忠于自己的祖国——楚国,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忠”的涵义,为后世确立了一个忠臣的典范。

猜你喜欢:

1.忠诚的历史故事精选

2.关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3.关于古代名人坚持不懈故事

4.忠诚企业演讲稿关于忠诚的演讲稿

5.以忠诚为主题的优秀演讲稿

6.关于忠诚使命奉献演讲稿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