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 祸从口出历史典故 2024-09-04 16:13:01 0 0 一、祸从口出来源的故事祸从口出的意思是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出自晋代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即病从口中进入人体,祸患也从口中说出。典故:山里人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到夜晚三五成群,大家都聚到一家,围着火炉——“讲古”(也就是吹牛、讲故事、侃大山)。张家坳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张知府,这天家里住了个贩羊子的客人。将买来的20多只山羊关在他家过夜。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到了夜晚,聚集了十来个邻居在张知府家“讲古”,打发漫长的黑夜。大家开始讲古,一人一个故事,挨到挨到来。你方唱罢我登台,气氛浓烈。第一轮下来,都讲了,只有这外来客人没有讲。张知府说:“这个客人,我们都讲了,你也讲一个?”这客人说:“我讲不好,你们继续讲,我听便宜。”紧接着又将了一轮,张知府又说:“这个客人,你光听便宜不得行,你一定要讲一个!”这客人说:“我真的讲不好,你们继续讲。”第三轮讲完后,张知府说:“不行,不能光让你听便宜,你无论如何也要讲一个。”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讲一个”、“讲一个”。这客人看着众怒难犯,只好讲了一个。不巧的是这位客人讲到了马棒(马棒,川东地区过去一种自制的吸烟工具)。恰在此时,这张知府嘴里叼杆长烟袋正在炉子上点烟,于是大怒,跟这羊儿客大骂起来了。张知府一怒之下来到羊圈边,打开圈门,将这客人的20来只山羊赶出了圈外。可伶的羊儿客,半夜三更,寒天冷冻,荒山野岭独自赶着一群羊儿行进在荒原,好不凄惨。这便是“祸从口出”的典故。扩展资料:祸从口出的故事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常被武则天压制,对她心存不满,想要将她废为庶人,他找到了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说: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唐高宗就让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很快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辩。李治心软了,又怕武则天怨恨,就说: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上官仪卒,被武则天抄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祸从口出百度百科—上官仪二、俗话说“祸从口出”,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发生的案例呢从古至今,沟通一直是一个人在适合会上立足和生存的基础。一个有质量和有效的沟通可以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然而有的人却因为自己无意的话伤到自己和别人。在现实中我们也听过祸从口出这样的例子。但是在历史上也有发生祸从口出的例子,比如晋孝武帝和张贵人的故事,还有柳永科举落榜的故事。一、晋孝武帝被谋杀晋孝武帝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晋孝武帝在小时候就很聪明,成为君主之后,他也积极从政。他执行了很多利民的措施,而且也打了不少的胜战。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因为自己酒后的胡话而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晋孝武帝在酒后逼迫已经不能再喝酒的张贵人喝酒,而且还说她年纪已老等各种讥讽她的话,张贵人受不了这样的言语攻击,于是就威胁自己的心腹宫女谋杀了他。二、柳永科举落榜柳永是宋朝一个非常有名的词人。柳永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性情中人,非常耿直。柳永在第一次科举考试中落榜,他也是一个有些自负的人,于是他就非常气恼。再之后他就表现得比较轻狂。柳永些了一些表达自己的心情,大概意思就是青春短暂,应该与钟意的人快乐地度过下半辈子,要舍得抛弃功名利禄。这样的词句被君王所知道,于是柳永就被禁止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以上祸从口出的例子,他们的代价都是惨痛的。有一点不同的是,晋孝武帝失去了生命,一无所有,而柳永却在词曲的创作上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无论如何,懂得有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三、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继位时才11岁,14岁时开始亲政并由著名的谢安进行辅政。司马曜天资聪慧,颇有才干,在位期间致力于东晋王朝的政治改革,打击士族门阀,使从东晋开国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之下的皇权得到恢复和巩固。在经济上改革落后的税收制度,使国家经济大有改观,史载:“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军事上,在谢安的辅佐下,成功击败了前秦苻坚的军队,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王朝的国力在司马曜时代得到了中兴。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经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他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经年近三十,应该废黜了。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左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让他上床,昏睡过去。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晋书·卷九》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晋书·卷十一》载“为张贵人所弑。”四、祸从口出历史典故祸从口出历史典故内容如下:祸从口出(拼音:huòcóngkǒuchū)是一个成语,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意思是说话不慎会招致灾祸。最早出自于晋朝傅玄的《口铭》。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祸从口出”。祸从口出历史典故:三国时期,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不听,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没有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愿来,鄙人的大事成了!”许攸脱离袁绍而投奔曹操,并给曹操献计谋打败袁绍,平定了冀州。在那次战斗中,许攸立下大功,曹操对许攸加官晋爵,厚加赏赐。自那次以后,许攸仗着有功劳而目中无人。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喊着曹操的小名说:“阿瞒,如果不是吾,怎么能入这个城门?”曹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怒视许攸,但许攸不觉。一天,许褚骑马进冀州东门,正好碰见许攸。许攸叫住许褚,又说:“许褚,如果不靠吾,能进这个门吗?”许褚大怒说:“大家出生入死,众将士用生命夺得城池,怎敢夸口?”许攸骂道:“尔等这些匹夫,懒得争论!”许褚一怒之下,拔剑杀了许攸。祸从口出历史典故相关的故事故事一:管仲谏君。古代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聪明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叫管仲。曾经为国家建立了很多改革政策,使得齐国变得强盛富庶。然而,有一次劝说国君不要去攻打周国的时候,不小心说错了话,结果引起国君的不满,导致国君对管仲怀恨在心。几年后,当国家陷入困境时,管仲提出了新的策略,但国君却因为对管仲的误解而拒绝采纳,最终导致了齐国的失败。五、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继位时才11岁,14岁时开始亲政并由著名的谢安进行辅政。司马曜天资聪慧,颇有才干,在位期间致力于东晋王朝的政治改革,打击士族门阀,使从东晋开国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之下的皇权得到恢复和巩固。在经济上改革落后的税收制度,使国家经济大有改观,史载:“至于(太元)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军事上,在谢安的辅佐下,成功击败了前秦苻坚的军队,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王朝的国力在司马曜时代得到了中兴。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经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他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经年近三十,应该废黜了。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左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让他上床,昏睡过去。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晋书·卷九》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晋书·卷十一》载“为张贵人所弑。”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