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彩图(中国历史故事彩图版)

适合五岁的历史?

推荐以下两本

1.《历史小故事》

这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儿童讲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每个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世界历史图片书》

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为儿童呈现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让孩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文化和历史。

黄石市青龙阁的来历?

明万历年间,世居云南的大冶籍文人向日丹(祖籍四棵、河口一带,曾任云南阿迷州知州)回乡省亲时,曾与朋友一起游览了大冶青龙阁。把酒临风、心旷神怡之余,留下一首七律:

登楼呼酒醉榴花,豪客连翩兴未涯。

十里湖光晴滟好,八窗云气晚凉赊。

风蘋翠漾沧波乱,石壁疑临古阁斜。

纵饮迟回天欲暮,隔林疏火傍渔家。 《向日丹 同诸友饮青龙阁》

在向日丹的笔下,青龙阁榴花掩映、楼影斜斜、湖光潋滟、云气悠悠,更有岸芷汀兰、美酒渔歌,实在是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胜景。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观赏自然美景一定少不了游目骋怀的快慰。但向日丹诗里,除了对眼前山水楼台的热爱外,还饱含着一股浓浓的游子归故乡的喜悦之情。

是什么东西勾起了这位自小生活在异域他乡的游子情怀呢?

是青龙阁。

向日丹那股浓浓的游子归乡的喜悦隐藏在对青龙阁美景的描绘之中。

青龙阁,最早名文起阁,位于大冶市城东青龙山入金湖之水口处。据《同治版 大冶县志》记载,此地原本只有一间小屋,供奉着真武之神。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在外做官退休回家的流水里人(今黄石花湖、黄石港一带)卫明,出于对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关心,向时任大冶知县的杨令名提议,一定要在“青龙入水”这个风水宝地建一座高阁,供奉文曲星君,以保佑大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随后他带头捐出金银,作为修建高阁之资。

经过广泛的募捐,知县杨令名亲率民众在此地修建了一座三层阁楼,起名为“文起阁”。取“文风因此而盛,文星因此而起”之意。阁边,还修了一道高1丈1尺,宽5尺,长2里的大堤与之连通,方便市民往来游览。

果然,天遂人愿,没过几年,还地桥秀才胡基就高中举人。而此前,大冶每三十年才出一位举人。喜讯传来,全县一片欢呼。自此,文起阁被民间当成神阁,接受大家的供奉朝拜,并经过多次维修。

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知县陈瞻燧会同地方绅士,又一次募集了很多钱财,不光对文起阁进行了彻底的整修,还在文起阁的旁边建了一座新楼,命名为“大士阁”。同他的前辈杨令名一样,陈瞻隧希望通过建阁,让大冶多出“雄才、多出大才”。与此同时,他还 大兴土木,在阁旁造了一个迎月台,台边,建一座七层宝塔,并在塔门前写了“青云梯”三个字,意思是有了宝塔镇住青龙,大冶的读书人就会青云直上。

嘉庆年间,知县陈桂生又在“两阁一塔”的旁边增建了阁前拜亭、阁后花园、厨房等建筑。至此,青龙阁才算是建筑齐备。

古代的青龙阁其实不是一座独立建筑,它是一处以文起阁、大士阁、青云梯为主体的系列建筑的总称。它面积虽然不大,但气势雄伟、景色宜人,是古代大冶最为著名的游览登临之所。我们现在光是从这些建筑的名字中,就可以体会到修建这些楼阁、宝塔的最初用意,是期望大冶地方人文昌盛,人才辈出。

有一个文人叫做向士煌,他在《春日登青龙阁》中这样写道:

湖心耸立小瀛洲,水泛层楼望四周。

鸥鸟远纵沙际掠,乾坤近在镜中浮。

空香冉冉熏芳草,晴色溶溶升钓舟。

拂拭先人楼上句,烟波终日长逗留。 《向士煌 春日登青龙阁》

春天的青龙阁,多么美好的景象。青龙阁,从它出世的那一天起,就寄托着深厚的文人情怀。

可惜的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一场大水,淹塌了部分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入大冶,更是一把大火焚毁了文起阁、大士阁,独有青云梯为石头所砌,得以留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为了寻宝,竟然撬动塔基、损坏塔身,致使石塔招引雷电,人民政府不得不于1968年将之拆除。

青龙阁荡然无存。

1989年,为弘扬传统文化,大冶县人民政府筹集资金,扩建青龙山公园,重修了大士阁(现称为华严禅寺)、青云梯,并先后在附近增建了过水闸、凉亭、青龙亭。现在的青龙阁与几百年前相比,其规模、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故老相传,大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一贤二仙三阁老”闻名于世。今天看来,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如此辉煌,并非青龙入水的地脉风水所致,而是与长期崇尚人文的文明风气紧密相关。所谓人杰地灵,关键是人杰啊。只要崇文之风兴盛,敬才、爱才之理念得以弘扬,又何愁不能人才辈出呢?今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年那些建楼建阁的古人,尽管他们早已经肉烂骨朽,可他们透过青龙阁留给我们的人文精神却是绵绵不息、万古长存。

宝塔青龙三相府,

金湖银浪一园春。

正如著名的书法家朱其政青龙亭题联所说,大冶人文的春天已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