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历史故事-池州历史故事简介资料

池州的历史典故?

池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1.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他与西施相爱,并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后来,他离开越国,隐居在池州的九华山中。据说,他在池州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自己和西施的神像,并在庙前种植了一棵桂树,象征他与西施的爱情。

2. 李白与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白居易都曾在池州居住过。李白曾在池州写下了《将进酒》、《庐山谣》等著名诗篇;白居易则在池州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3. 池州古城墙:池州古城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城墙周长11.7公里,高约5米,厚约3.5米。城墙上的箭楼、敌楼、城门等建筑,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建筑技术。

4. 池州古城遗址:池州古城遗址位于池州市区中心,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包括了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以上是池州的一些著名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池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池州增添了不少文化魅力。

池州的历史有哪些?

史书有记载的是唐朝李白 晚唐的杜牧较多,宋朝的包拯 岳飞 ,明朝的皇子封地石城。墩上罗城的傩戏 山歌。茅坦杜村的镰刀戏等非遗文化。九华黄精 西山胶枣 特产。九华山四大的佛教圣地。

池州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

池州从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有1400年历史了。

池州人从哪里迁移过来的?

据历史记载,池州人主要是由南北朝至唐代的山越族和楚人所组成的。在唐代,随着中原人口的不断增加,池州地区成为南迁的主要区域之一,大批的移民和开发者涌入池州,其中以江浙一带的移民居多,如浙江宁波、绍兴、湖州等地人口较多的地区。

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统,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宋代以后,随着池州地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池州,形成了今天的多民族、多文化的池州人群。

池州名称的由来?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浙行中书省。  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国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  民国17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932)至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至今,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