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善待他人的故事)善待他人的名人

古今中外名人善待他人的例子?

唐朝建国初年,李世民和他的兄弟李建成卷入地位之争,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魏征见李世民羽翼渐渐丰满,屡次向太子献策杀掉他,以绝后患。李世民即位后,不但没有诛杀魏征,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耿直、忠诚和过人的政治能力,提拔他做谏议大夫,委以重任。魏征尽心辅佐,唐太宗励精图治,在他们以及更多人的努力下,唐朝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白废俱兴的繁荣局面。唐太宗“如有其材,虽仇不弃”的襟怀,显示出了一代名君的风范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无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能善待周围一切人,包括犯过错误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德国大文学家歌德一次外出散步,在小路上迎面碰到一位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严厉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盛气凌人地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说“:而我正反!”笑着为对方让路.歌德的忍让不仅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古往今来,待人宽厚的人总是受人赞赏和尊重的。我国足球名将容志行,在18年的足球生涯中,参加过许多次国内外大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体育风格。1981年,在与新西兰队的一场比赛中,他的左踝关节被对方球员踢开一个长6厘米的口子。他被抬到医院治疗,缝了10针。一个月后,在与科威特队比赛中,他两次被对方踢倒,造成伤口破裂。事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发火,不报复对方呢?”容志行说:“对方已经受到裁判的制裁.观众的谴责和同伴的批评。他思想上也会有所触动,这样利于他改正。你 若以错对错,报复对方,反而会助长粗野行为。”容志行以自己宽容厚道.体谅他人.得理让人的品德和高尚的体育风格,赢得了广大球迷的爱戴.同行的赞赏以及议论的颂扬。

名人善待他人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谁善待他人的故事)善待他人的名人

陈平是西汉的一位名相,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他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陈平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他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事后被哥哥追回,他又不计前嫌,阻止哥哥把嫂子休掉,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事业。

2. 董笃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得知家里为建房地基与邻居发生争吵,想借他的权望来解决此事。他便修书一封:“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觉得董笃行的话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3. 韩信

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不过在他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这种格局、气度让一般人很难理解,也为他赢得了千古美名。相比之下,项羽不懂得宽容,轻视贫寒,滥杀无辜,致使他失掉民心,兵败之后自刎于乌江。由此看来,韩信要比项羽更有智慧、格局更大。让很多人钦佩他的气概,也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更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固的基石。

刘备善待他人的故事?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说,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

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为了报答刘备对他三顾茅庐之情,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虽然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留下了的前后《出师表》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因为刘备善待诸葛亮,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看来善待他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刘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