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历史故事)楚汉之争历史故事背景 2024-10-01 03:17:34 0 0 楚汉之争的典故?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 项羽曾一度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 (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 公元前203年底,刘邦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 鼓角齐鸣。 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匆匆丢下爱妾虞姬,连夜夺路突围。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5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 汉军追上,杀得项羽只剩28个残兵了。项羽跑到乌江边上,见前面茫茫乌江,后面滚滚追兵,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非常多,比如说:楚河汉界霸王别姬刚愎自用约法三章运筹帷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楚汉之争的关系? 鸿门宴在楚汉之争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甚至对楚汉相争有着非常决定的原因,甚至很多后世人认为,项羽败就败在鸿门宴上。 鸿门宴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让项庄去舞剑,趁机杀死刘邦,可以谁知道,早在鸿门宴的头一天,项伯就已经私见张良了,所以,项梁就一直保护刘邦,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正如张良想的那样,刘邦逃走了。 其实这件事后,范增是最后悔的,因为在他看来,项羽这个时候就不应该优柔寡断,范增最后还发了一句感叹“竖子不足与谋”就是在说项羽这个人,就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我们经常会总结鸿门宴对于楚汉之争起的作用,的确,刘邦在这一场宴会中,非常听话,鸿门宴之前,张良已经和项梁约定好,该走的时候也不多留,而项羽呢?被三言两语就被实话给讲出来了,所以后来刘邦回到自己的大营以后,先杀了曹无伤。 而且,根据《史记》的记载,鸿门宴以后,项羽发兵进咸阳,在咸阳不仅仅杀了已经投降的子婴,还杀人放火,大火三月不灭,可以说,项羽没能得天下,与他优柔寡断和凶狠粗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相比刘邦,谋士给他讲的事情,他都可以照做,并不是刘邦听话,而是刘邦真的会用人。 所以后来,项羽自刎乌江有的人觉得这是项羽自食其果,有的人觉得项羽非常可惜,其实在笔者看来,项羽败是有着必然性的,没有什么可惜的 楚汉之争是什么时候?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最终垓下之战,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获得最后胜利。楚汉战争造就了统一的西汉王朝,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有关楚汉战争的 成语典故不少:最著名的有如指鹿为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衣锦还乡、先发制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被后人广泛使用。 鸿门宴事件? 鸿门宴的故事简介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刘邦和项羽约定,谁先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阳,谁就在关中称王。刘邦一路避开秦军主力,专门挑偏荒的小径,没有打过几场硬仗他的军队就已经兵临咸阳。秦王子婴根本没有反抗就投降。于是刘邦先占据咸阳,控制了函谷关。 项羽一路带领大军硬战不断,耽误了行军路途,等到项羽到时,发现刘邦早已抢了先。项羽当时就不乐意了,便有了鸿门宴的故事。项羽和军师范增设下鸿门宴,准备杀了刘邦,但是项羽把布置鸿门宴的事告诉了项伯,项伯告诉了故友张良,张良就告诉了刘邦。第二天刘邦带着人亲自给项羽赔礼道歉,解释他根本不想称王,项羽大为开心,哪还记得要杀刘邦的事情。 虽然范增多次示意,项羽都装作没看到,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让项羽的堂哥项庄利用舞剑来杀刘邦,张良一看就知道他的用意就是要杀沛公,马上去告诉刘邦的武将樊哙,樊哙一听直接拿起武器闯进宴会把局面搅乱,就这样被樊哙将事情阻拦过去。随后不久刘邦借口去厕所,悄悄从小路逃回了大营。张良留下说刘邦身体不舒服,就先回去了。项羽不以为然,范增却大顿手足,直呼项王气数就此去了。 果然鸿门宴之后不久,大难不死的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这便是鸿门宴的故事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