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历史故事

嘉峪关故事典故?

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有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所以一直以来都放在那块很有故事。

嘉峪关码头故事?

主要讲述的是明代时期,仁宗朱高炽禁煮盐,导致民间盐荒,为了缓解民生困难,西北各地开始从盐碱地中采集天然盐。这些盐商通过驼队穿越丝绸之路,将盐运至中原地区,以换取丝绸、茶叶、香料等物品。其中,嘉峪关成为了西北盐商的必经之路,盐商们在这里进行休息、补给和交易。

码头故事的重点是讲述了在明代时期,嘉峪关的码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当时,盐商们需要在古长城下的嘉峪关河边停泊,进行货物的装卸和交易。在此之后,当地官府开始对河边进行整治和加固,逐渐形成了嘉峪关码头的初步雏形。后来,当地官府又对码头进行了扩建,建立了码头管理机构,形成了规模更大、功能更为完善的嘉峪关码头。

嘉峪关码头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西北盐商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同时,盐商们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长城三关指的是?

指的是山海关、居庸关和嘉峪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河北。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