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出自历史的故事_完璧归赵出自历史的故事有哪些

完璧归赵的小故事?

完璧归赵是一个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叫做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

当时,赵国比秦国弱小,赵王担心秦国得了和氏璧后恃强凌弱不给城池,就派蔺相如担任使者,前往秦国送璧。蔺相如来到秦国,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拿到璧,赞不绝口,却闭口不提交城之事。

蔺相如见秦王并无诚意,便借口壁上有块小瑕疵要指给秦王看,趁机拿回了壁。然后,他以摔坏和氏璧相逼,要求秦王于三天之后举行隆重的迎璧仪式,秦王被迫同意了。

蔺相如情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城池,就让一个随从换上便服,连夜把和氏壁送回了赵国。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出自哪篇课文?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唇亡齿寒,画蛇添足,完璧归赵,这三个成语是出自历史故事吗?

对,而且都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唇亡齿寒”事涉春秋时期的晋、虢、虞三国,跟它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成语“假虢灭虞”;“画蛇添足”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讲的一个故事,据说故事主人公是楚人;“完璧归赵”是战国末年秦、赵之间发生的真实事件。

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里的秦王指的是谁?

赵惠文王秦昭王\

完璧归赵故事的主角是:蔺相如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