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会的历史故事,元宵灯会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0-18 21:05:18 0 0 红楼梦元宵节事件概括?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喜庆佳节,又称上元节,自古就得到人们的喜爱,也是很多小说大书特书的重要节日。 名著《红楼梦》也不例外,曹公笔下,主要提及四次元宵节,着重写了元宵节元妃省亲和贾府的元宵夜宴。这四次各有特色的元宵节,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些什么? 一、四次元宵节的概况 曹公在《红楼梦》中,对甄府怎样过元宵节写得很简单。只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两次简略提及: 一是甄英莲3岁那年,父亲甄士隐把她抱在怀中,逗她玩耍了一会,即带至街前,看了一下民间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二是甄英莲4岁那年,父亲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上小英莲,上街看社火花灯。 甄府两年的元宵节就这样简单地一代而过,旨在引出茫茫大士对小英莲的度化,为小英莲被拐、甄府遇火灾等情节埋下伏笔。 曹公对贾府怎样过元宵节则是大书特写,隆重着墨,详写了二次,都写得奢华而又气派。 第一次是贾元春以贵妃的身份奉皇帝的旨意,在元宵节时回娘家省亲。 这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两个章回中环环紧扣地推出,其奢华的场面可谓声势浩大、盛极一时。 第二次是荣国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隆重地操办了豪华上档次且内容丰富的家宴。 这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两个章回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贾府的元宵佳节过得可谓是别开生面、精致之极。 二、贾府的元宵夜宴 《红楼梦》五十三回中写道,(贾府)"一连忙了七八天,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引出贾府元宵佳节浓浓的喜庆氛围后,紧接着写贾母对元宵佳节的高度重视,予以统筹安排: 花厅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满挂各色宫灯……一切节前筹备事宜完成后,贾府元宵夜宴便在"笙歌聒耳,锦绣盈眸"的欢快热闹中如期而至。 一共摆了十来席,每席设一几,几上设瓶,焚着御赐百合宫香,点缀花卉、山石小盆景。置小洋漆茶盘,置旧窑十锦小茶杯、紫檀缨络。每席前竖着一柄倒垂荷叶,这荷叶乃是洋錾珐琅活信,可外扭照着灯影看戏。 特别写了东席设置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小几俱全,小几上放着茶碗、漱盂、洋巾之类,还有一个眼镜匣子。这自然是贾府的当家人贾母的席位,考虑得很是贴心周全。 贾母上座 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 元宵节,俗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说,元宵节是为了纪念抗击外族的民族英雄伍子胥而设立的。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放烟火”、“吃汤圆”、“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其中,猜灯谜是最为流行的习俗之一。人们在灯笼上贴上谜语,让参与者猜解。 汤圆则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因其圆形代表团圆和家庭和睦,成为这个节日的象征。在此节日里,人们在家庭中聚会,祭祀祖先,表达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灯笼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於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虌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平尚有「灯市口」街道。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著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传统中寺庙是以黄色为主,灯笼的大小、颜色全以个人喜好变化,无所谓一定的象徵意义。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 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灯笼依其形状,目前分为泉州式和福州式两种。其中以泉州式为中国灯笼的代表。 泉州式灯笼 一般编织反州式灯庞都以质地坚韧,有弹性的桂竹及麻篱二种为主要材料。 制作过程为: (一) 将竹子放在蒸气室内加热的半小时,然后取出,置阴凉处晾干,但不得过分干燥,也不能放在强光下曝晒。 (二) 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 裁取竹条所需的长度;这种得依灯笼大小而定。 (四) 编织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灯架。 (五) 灯架中间,扎数圈竹圈于灯壁上亦可。 (六) 糊(裱)灯笼,先裱糊棉纱布,再黏贴二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如没有单光纸,细棉纸亦可。)裱糊棉纱布得先将稀释的浆糊,均匀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将剪好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沾浆糊刷平,这里需要注意,刷平浆糊的刷子必须是干净的刷子方可,否则,灯面将是一片脏乱。同时,裱糊的纸也必须糊的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 将灯笼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八) 彩绘。彩绘以个人所需图案彩绘,如人物、八仙、花鸟、仕女等。 (九) 彩绘后,依情况来决定是否书写文字。等文字、图案完全干后,再上一层桐油,然后待桐油阴干,灯笼就大功告成。 福州式灯笼-又称为伞灯 桂竹:是台湾种植最普遍的一种竹子。质感坚硬有弹性,适合作钓竿、扫帚等器具。 竹篾:将桂竹劈成竹条,称为「竹篾」。在竹篾上下两端打洞,并用铁丝穿起来。 竹头:在桂竹的竹节上,刻出凹槽,用粗铁丝固定,成为竹灯笼的头部和底部。 作法: 1.将穿好铁丝的竹篾,安装在竹头台座上。 2.一根竹篾安装在一格凹槽上,最后再用铁丝绑竹头,成为竹架。 3.顶住地面,将竹架慢慢往下撑开,直到变成筒型为止。 4.用手压折竹篾,调整灯笼的形状、弯度和竹篾间的距离。 5.在灯笼上端绑上棉线,以固定竹篾。 6.在竹篾上铺白色纱布,用浆糊固定。 7.等纱布干了,再涂上洋菜胶。 8.阴干后,筒型伞灯就成型了。 9.接着描图、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红色,图则是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等吉祥画。 10.最后在竹头上安装底座,修饰一下,就完成了。 灯笼的种类 字姓灯:灯的一面是姓氏,另一面是祖先曾经担任过的官名。如姓「谢」是太子少保,姓「郑」是延平邵王等。 吉祥灯:灯的一面是姓氏或神的名字,另一面是八仙(吕洞宾、何仙姑等)、福禄寿三星等吉祥图案。 一般型:和字型灯、吉祥灯一样,一面是姓氏、神的名字或吉祥话,另一面是吉祥图案。 官灯:灯上所绘的字和图,与一般灯相同,不过底是黑色,字是金色。到皇帝御赐,才能悬挂这种灯笼。 元宵节作文提纲? 《元宵节》作文提纲可以这么写: 一、开头 开篇点题——元宵节到了。 二、主体 1.用“面”的叙述方式,略写元宵节风俗,以及人们在元宵节的活动。 2.用“点”的叙述方式,加上合适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详细写自己在元宵节的活动,如猜灯谜、关灯、做元宵等等。 3.介绍有关元宵节的民间故事。 三、结尾 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写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