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的历史故事)萍乡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东江湖历史典故?

据史料记载,东江湖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东江湖又名“江湖”,是当时萍乡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当时萍乡的经济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江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汉代的港口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也成为了萍乡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退思园典故?

退思园是位于江西萍乡新景古镇的一个历史名胜古迹,是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古时在此建有一座回首庵,宋太宗赵构每年到此举行素月赐帆大典,以迎接春季准备出海远航的船只。船只出海前,赵构会在此处祈福,并叙述朗诵《》,令船只始终带着宁静且豁达的心态出海,不忘事先长辞寄托对亲友的思念与祝愿,因此当地的老百姓也将这里称为“退思园”。

萍乡春锣全部歌曲?

传统的春锣多演唱短篇曲目,如《赞春》、《赞酒》、《进门》、《喝茶》、《贴图》、《送春》等。至近代,春锣艺人才开始演唱《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许真君斩孽龙》等中长篇的历史和神话传说故事。目前,萍乡春锣承传乏人,生存困难,急需保护。还好,现在有很多人希望学习萍乡春锣了。

中国抗战时期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父母是该煤矿小职工,领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好在父母重视教育,省吃俭用送他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学习。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在煤矿上班的吴运铎天天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抗战讲座,满怀爱国情怀的他立志抗日,报效国家。刚开始,吴运铎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忙张贴《新华日报》的报纸,宣传抗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革命思想逐渐在吴运铎心中生根、发芽。1939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正式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

后来,吴运铎被组织安排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机械所,负责枪炮的维修工作,军工生涯由此开启。在那里,吴运铎在军工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国枪炮大王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启。

一日,吴运铎正在忙着维修一把失火的步枪,负责送信的同志火急火燎地把一个迫击炮弹送到吴运铎的手上。吴运铎接过来一看,只见迫击炮弹只剩下一个空壳,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原来,新四军在前线杀敌,战事陷入焦灼,可炮兵连却时常出现炮弹紧缺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无炮弹可打。为此,前线特地来信请求吴运铎抓紧研制生产这种迫击炮弹。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吴运铎明白片刻都拖延不得,于是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之中。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吴运铎发现,生产迫击炮弹最难的并不是所谓的结构和弹壳,关键环节是找到起爆所需的雷汞。制造雷汞的原料是硝酸和水银,但当时新四军的物资极度缺乏,既找不到雷汞,也没有足够的硝酸和水银生产雷汞。

没有雷汞,就意味着无法造出迫击炮弹,没办法造出迫击炮弹,前线作战的新四军就得吃大亏。思来想去,吴运铎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旧的雷管里挖雷汞。作为军工专家,吴运铎深知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不保,但为了能够早日研制出迫击炮弹,吴运铎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一日,吴运铎拿出旧的雷管,先是把旧雷管放到脸盆里浸透,被水浸透之后,他拿出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小钳子,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雷管口部的炸药,刚开始,他并没察觉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吴运铎定了定神,深呼一口气,拿着钳子继续挖,可就在钳子轻轻碰到雷汞表面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听得手中的雷管“砰”地一声爆炸了,原来旧雷管并没有被水完全的浸透。一瞬间,吴运铎左手的四个手指被炸没了,肉和皮肤也被炸飞了,黏在墙上和地上。泡雷管的那只脸盆顿时成了血水,四个不见的手指最后在脸盆找到了。

尽管差点丢了性命,但吴运铎并没有放弃。养好病之后,经过不懈努力,吴运铎最终凭着一只手和一只眼造出20万发炮弹,有力地支持了抗日队伍所需的炮弹供给,为抗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于贵州的历史人物故事?

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

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

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这个历史进程而中国大利之萃也”[8] 。

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八月,调署湖广总督,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

在中,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不仅是湖北地区,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在南京创立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9] 同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首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

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

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

英国厂主只得从命。

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

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890—1896年),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

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

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

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汉阳铁厂93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